Tiguan這個銘牌放在任何一個市場都能夠算是“神車”,其去年在中國市場的單年銷售量已經達到30萬臺以上,但這所占據的份額不過是全球總銷量的37%左右,在包括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在內的市場銷售量,途觀也都占據到了所在細分市場的前三,只不過在那些市場其主要是以緊湊SUV身份銷售,而處在中型領域的Allspace版本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的產品。 別看Tiguan途觀在全球范圍非常成功, 但相比于紛紛進入到第五代的豐田RAV4榮放,乃至正在等待進入第六代換代序列的本田CR-V依舊只是一個小兄弟而已。 自從Arteon進入到銷售市場之后,大眾就頻頻傳出將以Arteon為基礎設計風格,在SUV車型上結合途昂的設計理念進行新產品開發,除了T-Roc、T-Cross這些更基礎的入門SUV外,第二代途觀以及中國市場的途觀L則是更合適的代表。 造型褒貶不一,照明凸顯配置優勢 帶有起伏鋸齒狀裝飾的主進氣格柵還是標準的上沿+雙橫幅鍍鉻,產生起伏處理的新鍍鉻條便是來自于大眾途昂,此外,就單單從車頭的整體框架來看,新一代車型似乎比舊款少了些柔和度,多了幾分硬漢氣質。 引擎蓋的邊緣還是迅速以弧線收攏到技巧進氣之中,這種圓潤邊框處理是當前年輕消費者所喜愛的;更多的風格體現還是集中在了格柵與保險杠之間的車體上,起伏的面板也將會起到巧妙的表面氣流改善作用。 保險杠之中,導流孔與霧燈區現在并沒有存在于同一個區間中,車主可以根據具體配置的不同選擇導流孔樣式,而一條橫向越野冷卻氣孔的鍍鉻則是這樣上下分區的分界線,車頭的層次感由此多了起來,這對于想要同時在成熟消費者市場和年輕群體站穩占據統治力的大眾刻意為之。 很可惜,大燈組現在并沒有獲得像途昂或是Arteon上的任何一項新元素支持,規矩的四邊形在車頭還是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不僅在國內的配置等級上沒有得到提升,實際的燈罩內外造型也缺少了足夠的個性化塑造,不論是在海外對壘的CR-V、RAV4,還是在國內的冠道、漢蘭達面前,這樣的途觀或途觀L都難言吸引力。 當然,照明配置列表其實一直都是上汽大眾的優勢項目,途觀L也的確獲得了同級中唯一的標配氙氣大燈和自動頭燈系統。 長度雖短卻可納百川 用增長軸距的途觀L與CR-V(17萬級)、RAV4(18萬級)等緊湊產品比較空間性當然是不太公平的,可是它在全球市場里的主要對手的確是包括日產奇駿在內的三款緊湊SUV。 我們根據國內市場環境來看,途觀L的對手既是別克昂科威,也是豐田漢蘭達,因為途觀L的車身長度雖然局限在了4,712mm,這與接近4.9米的漢蘭達相去甚遠,但其實際支持艙內空間性的軸距卻達到了2,791mm,其甚至以1mm之差領先于豐田“神車”。 正是在這樣的軸距對比中,途觀L擁有490L的后備箱基礎容積,這僅僅比與漢蘭達持續對壘的本田冠道差了15L而已。 可是熟悉大眾車的消費者應該很快就會猜到,這樣的后備箱容積對于途觀L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車身長度的限制下,其在后排空間性上會受到嚴重擠壓,這與后排腿部空間超過1米的冠道(22萬級)、漢蘭達(24萬級)也是沒有可比性的,其僅僅能夠在中型SUV市場贏過昂科威、自由光這樣的入門車型,要知道這兩款產品在美國本土也都是偏小的緊湊SUV。 好在,車輛現在的座椅安裝高度雖然高了一些,但得益于靠背傾斜度和人體工學調整,現在第二排乘客的頭部依舊可以離標配的可開啟天窗更遠。 燃油經濟性為途觀L鑲上王冠寶石 其實動力系統的性能參數并不能夠說明問題,就像220Ps對于高爾夫來說就是一臺高性能版本,但對于漢蘭達而言僅僅是一臺入門型號而已,得益于同級中1,535kg的低水平整備質量,1.4TSI依舊能夠通過150Ps/250Nm幫助途觀L以最快的9.8秒破百,無論是169Ps的別克昂科威還是220Ps的豐田漢蘭達都比它的起步和加速更慢。 而且這臺EA211系列1.4T四缸發動機的確很適合家用市場,8.5L/100km的車主認證平均油耗水平僅僅比工信部注冊油耗高了1.7L,其也是以上我們提到的幾款車型中最低的,就連緊湊市場的本田CR-V 240TURBO型號也以8.6L/100km落后于途觀L。 出色的起步加速能力、較高的燃油經濟性,再綜合上文中提到的乘坐空間性與配置豐富性,這些都在一點點證明大眾途觀L與家用SUV市場的適配度,也為這位22萬級起售的銷售冠軍的王冠鑲上了最明亮的一顆寶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