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財政部等五部門22日發布《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簡稱《決定》)。《決定》明確了2021年至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考核要求,分別為14、16、18。 工信部人士介紹說,該積分比例是在統籌考慮行業正負積分基本平衡、滿足第五階段油耗標準和實現既定產業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綜合測算得出的。按照該比例要求,基本能夠保障實現“到2025年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4.0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車產銷占比達到汽車總量20”的規劃目標。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除了明確雙積分比例要求,《決定》的最大亮點是增加了引導傳統乘用車節能的措施。 引導傳統乘用車節能是當前的棘手問題。“在目前的管理框架之下,乘用車行業平均油耗降低緩慢,尤其是自主品牌車企的一些傳統車型油耗不降反升,面臨達標難的挑戰。”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孫恒政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乘用車雙積分研究報告》,2015年至2017年傳統車型油耗平均降幅分別為2.8、2.0、1.7,如果去掉新能源汽車的核算優惠加成,2018年燃油車的實際平均油耗為7.16升/百公里,比2016年的6.98升/百公里還要高。 為引導企業加大節能技術研發投入,《決定》首次提出了低油耗乘用車的概念。《決定》還對生產/供應低油耗車型的企業在核算新能源汽車積分達標值時給予核算優惠,考慮到隨著油耗達標要求逐年加嚴,符合低油耗標準的車型技術難度和成本逐步增大的實際情況,2021年至2023年逐步提高低油耗車型核算優惠力度,從0.5倍、0.3倍逐步過渡到0.2倍。 孫恒政認為,《決定》實施后,車企除了提高新能源汽車產量來平衡企業積分外,還要努力降低傳統燃油車的油耗,這其中混動路線將是一個重要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