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很有意思的向我出了一個難題,下聯是本田豐田望長安,按照今年車市想想上聯怎么出,對聯怎么對我不知道,但今年車市恐怕每一家車企都想要“長安”,不過事實可不是如此,從數據上來看每一家汽車品牌在今年的寒冬之下瑟瑟發抖。 春天的到來并沒有讓車市的嚴寒退去,無論是乘聯會數據還是中汽車協數據,從目前公布的1-4月累計銷量數據中可以看出來,2018年刮來的大風并沒有讓快速消去,今年的車市還會繼續破軟,而在國六大軍壓境之際,寒冷的周期將會繼續往后拖延。 相關數據顯示至少有10家企業庫存指數居高不下,也就是說在國六落地之前,車企需要留出經銷商消化庫存的時間,車企將短時間內無法通過壓庫存的方式來堆積銷量數據,5-7月份銷量數據將會繼續下滑,尤其是經銷商網絡密集的品牌將會在最近三個月中數據難堪到極點。 自主品牌方面,今年做到銷量逆勢上漲的企業并不多,長城吉利兩大頭羊一高一低霸占SUV與轎車市場,通過提質降價的方式壓縮其他自主品牌生存空間,H6以及帝豪兩大細分領域巨頭開始彎下腰,必定會沖擊原本就缺失品牌號召力的二線車企。 細分數據顯示,長城今年1-4月份累計銷量達到31.8萬臺,同比上漲8%之多,吉利累計銷量46.9萬臺,下滑約9%,一漲一跌兩大巨頭仍然把控著自主品牌的方向,動蕩的車市影響了長城的利潤,也影響了吉利的銷量,不過這輛大車企盼望著今年能“吉利”一點,畢竟大吉利大力才能吃雞。 而奇瑞方面,今年憑借捷途序列的強勢崛起,累計完成了16.6萬銷量數據,同比上漲幅度明顯,但奇瑞作為非上市公司,版圖過大而且品牌眾多,依然在無法走出虧損的怪圈,不過今年車市動蕩正好也給了奇瑞生長的空間,他比誰都渴望吉利。 合資品牌方面,除了幾家日系車企初見猛態之外,其他多家企業則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豐田、本田兩家企業運營口碑數十年,國內市場用戶口碑較為穩定,上一個換車周期結束之后,不少消費者選擇了更運動而且更穩定的兩田品牌,大眾、通用、福特、PSA等主流合資品牌今年受挫明顯。 有能力造好車很重要,學會運營同樣很關鍵,很明顯造好車的企業不少,但能像日系車做好企業運營的品牌不多,如何塑造良好的口碑以及規劃產品體系豐田、本田頗有心得,單從產品定價以及終端營銷策略上來說,寧可停產也不降價銷售的兩家日系可以說讓車主以及潛在用戶吃準定心丸,而且在產品定位以及質量控制方面,的確符合當下車市環境,同樣的預算必須要選擇質量卓越的產品,市場經濟下滑,一切都要回歸產品本質。 當消費下沉到極致,那么做好操控就不重要,有沒有強大的質量表現吸引消費者才是關鍵。 整個合資車市場都受到了沖擊,大環境有可預見性的冷。當然如此環境考驗企業的硬核實力,包括對經銷商的管控,對產能的規劃以及對未來市場的預期評判都非常重要。 而且國六的突然落地讓一些靠壓榨經銷商資源的企業放緩了假大空的描繪速度,大批量的庫存車在驟降的車市中顯得無去無從,一部分企業開始啟動內部消化模式,一方面加大優惠力度向外界傾銷庫存車,另一方面則向內部員工開放更大優惠的購車渠道,總之企業的一切任務以賣車為主。 針對已經形成消費導向的環境,豐田本田更期望“長安”下去,而大眾通用則期望春天的到來。 新車市場冷,二手車市場更冷,今年二手車市場也迎來了洗牌階段,管理不當,向市場傾銷事故車以及違規車的商戶已經淘汰一批,一部分地區二手車因為西部受限的原因二手車流通量大大減少,此前飽和的二手車市場在收縮的車市環境下將會淘汰一部分個體,而且從今年二手車行情上來說,大部分商戶不敢輕易出售。 一方面原因是新車不斷官降,導致二手車售價動蕩,極易引發投資失敗。另一方面行情不夠明朗,加上車位、管理、人員費用上漲,二手車利潤率再次受到壓縮。 車市的動蕩在我看來是必然情況,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產車以及合資車過度消費市場信任,正如董明珠所說的那樣,太多的粗制濫造產品充斥市場,而企業快消式的運營擠壓市場信任空間,對于此前穩扎穩打的企業來說是件好事兒,但對于那些一味消費市場信任的企業來說是災禍之年。 今年消費市場繼續轉冷,從經濟結構分析暫時性不會好轉,繼續下沉的主流品牌,將會繼續鞭笞二線品牌快速成長。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形容今年車市,那就是“奇瑞長城盼吉利,本田豐田望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