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深圳市龍崗區創新的“流動博物館”展覽啟動,首站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吸引眾多眼球。據悉,這次流動展從2019年8月30日開始,將持續至2020年1月。主辦方龍崗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希望通過推進博物館文化走進高校,更大限度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讓更多的人欣賞到龍崗區各個博物館的魅力。 龍崗“流動博物館”展覽首站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據介紹,“流動博物館”展覽匯聚了目前龍崗區七家博物館、展覽館的精彩內容。它們風格迥異,各有特色,是龍崗區文化建設對外展示的一種新嘗試。 龍崗文博展覽館 作為龍崗區打造深圳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的高水平東部中心展示窗口,龍崗文博展覽館定位為“城市會客廳”,主要通過不斷引進國內外高水平的文博展覽,展示龍崗區文博事業發展水平,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龍崗文博展覽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文化中心D區一樓,2019年6月在這里舉行了為期兩個月的第二屆“中國(深圳)收藏月活動‘汲古藏今’系列展覽”。10月還將舉行“我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文物精品展”。 龍崗文博展覽館展區 深圳市梵亞藝術博物館 深圳市梵亞藝術博物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布龍路18號賽格ECO中心五棟12樓,是目前國內首家以南亞與東南亞佛教藝術為題材的博物館。該館館藏有500余件(套)來自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柬埔寨等國的古代佛教雕刻藝術精品。 深圳市梵亞藝術博物館填補了目前中國“以國外佛像藝術的專題類博物館”的空白,將成為古代國外佛教造像藝術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也將成為深圳市非國有博物館中顯現異域風情的一個亮點。 龍嶺郵票博物館 龍嶺郵票博物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龍嶺路27號龍嶺初級中學綜合樓八樓,是國內第一家建于中小學校園內的郵票博物館。龍嶺郵票博物館將致力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郵品收藏、郵票發展史研究,以及郵票文化的普及、教育、推廣工作。 龍嶺郵票博物館有4個特色展廳,一號展廳的內容主題是中國近代郵政的形成和發展,二號展廳介紹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郵票設計師,三號展廳表現改革開放后中國的郵票事業發展,四號展廳介紹的是中國郵票的收藏與評選的發展歷史。 龍嶺郵票博物館的特色展品包括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以及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等。 此次展覽,龍嶺郵票博物館帶來了《西周青銅器》郵票。這是郵電部1982年12月25日發行的特種郵票,全套8枚,設計者是邵柏林。這套郵票在設計上體現了很高的藝術價值。 深圳中醫藥博物館 深圳中醫藥博物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體育新城大運路1號,是深圳市目前唯一一家以中醫藥文化題材為主的公益性自然博物館,也是一家對公眾免費開放的非營利性機構,以學習交流、科普教育為主要目的,為社會各界提供優質服務。先后被評為“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首批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基地”、“龍崗區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本次展覽展示的是該館帶來的兩件特色展品:《醫宗金鑒》與九針?!夺t宗金鑒》是清乾隆四年由乾隆皇帝欽定,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漢醫叢書。全書采集了上自春秋戰國,下至明清時期歷代醫書的精華。圖、說、方、論俱備,并附有歌訣,便于記誦,尤其切合臨床實用。流傳極為廣泛。 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 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力嘉路109號,是個行業博物館。它展示了中國印刷技術發展史上的三個里程碑——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首創、漢字信息處理激光照排技術的重大突破為重點,以圖像、文獻、實物、仿制品及模型等形式,濃縮、系統地再現印刷文化的起源、發明、發展過程,其特點是建設成行業服務、行業共享、弘揚印刷文化的公共平臺,從而使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新元素完美對接。 在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不僅僅可以參觀學習不同時代的印刷相關知識,還可以進行古登堡印刷機和手搬架可進行互動體驗。特色展品有古法造紙和活字印刷。古法造紙即可通過打槽、抄紙、烘紙、揭紙等工序步驟,親自動手體驗千年古法造紙傳承的民間技藝,做出一張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紋理的紙;活字印刷,即通過撿字、上墨、鋪紙、印刷等工序,再度印出有溫度的文字,用雙手觸感鉛與火的溫度,觸摸跨越千年的記憶,觸摸歷史。 客家民俗博物館 客家民俗博物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羅瑞合北街一號,該館是依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鶴湖新居開辟的博物館,由廣東興寧客家人羅瑞鳳于清乾隆年間興建,歷經羅家三代人數十年的努力而建成的一座典型客家民居。 鶴湖新居總占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圍屋建筑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房300多間,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是全國現存最大的客家圍屋之一。它是深港地區城堡式圍樓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客家人開發深圳東部的歷史見證”。目前館內有“龍崗客家歷史與民俗文化”基本陳列,主要包含:客家五次大遷徙、羅氏家族、以農為本、龍崗墟市、崇文重教、客家婚俗、龍崗味道等展廳,每個展廳是鶴湖新居內一個或幾個單元房,建筑和陳列具有濃郁的龍崗客家文化特點,綜合地反映龍崗客家建筑特色、歷史文化、經濟社會和風土人情的面貌?,F展有建筑木構件展,大氣壯觀的子孫桁、封檐板,有精致靈動的蓮花斗拱、鰲魚托腳,有特色鮮明的幫榫木、中西合璧紋飾柁墩……都生動地展現了清末民初深惠地區客家建筑木構建的特色。 館藏的清代柁墩是清代光緒年間物件,出自深圳龍崗。柁墩位置、功能與瓜柱相仿,高者為瓜柱,矮者為柁墩。該柁墩雙面浮雕,一面雕刻麒麟獻瑞紋飾,一面飾有花草。 蓮花斗也是清代光緒年間,也出自深圳龍崗。 怡利翡翠博物館 怡利翡翠博物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龍西社區玉湖小區,該館傳承百年商號文化精髓,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翡翠文化為宗旨,打造集翡翠展覽、鑒賞、交流、收藏為一體的非國有翡翠文化博物館。怡利翡翠博物館名號沿用近百年歷史的老商號“怡利?!?。“怡利?!痹⒁狻扳蛔缘?、利路亨通、百福千祥”。 參觀怡利翡翠博物館,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到翡翠文化的起源,體驗一件翡翠作品從原料采集、篩選、雕刻、打磨,到最后成品的全過程,生動直觀的了解和感受翡翠歷史文化,加深對翡翠認識,透過玉石文化內涵提升自我修養。 本次展覽展示的是特色展品江山如此多嬌以及軍旅情懷。江山如此多嬌用黃姜意喻山河,展我中華風姿,靈氣逼人,美不勝收。軍旅情懷用翡翠表現軍裝肅穆,表達軍人的豪情壯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