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樂車邦旗下人和島發布“2020年Q1中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國乘用車市場進入“冰封期”,銷量直線觸底。疫情并沒有阻擋用戶消費升級的趨勢,能力范圍內的消費升級依然是大趨勢。 疫情的影響 疫情并沒有阻擋用戶消費升級的趨勢,能力范圍內的消費升級依然是大趨勢。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2020年2-3月疫情主要持續期間,中國汽車產銷量呈斷崖式下降。行業批發量為287.7萬輛,同比下降45.4%,終端零售上牌量為316.07萬輛,同比下降39%。一季度車企延遲復,且多數廠商對經銷提車不給予硬性考核,行業批發量低于終端零售銷量。 汽車廠商在2月15日之前均處于停產停工狀態,4S店復工率不足20%,終端零售量同比下降78%,市場進入短期真空狀態。 3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每日新增病例快速下降,各行業陸續復產、復工。截止3月末,全國4S店復工率達到96%,但到店客流僅恢復到同期的60%。 終端上牌量實現105萬輛,同比下降30%,疫情期間短期積累的的購買力并未在3月份得到有效釋放,終端零售市場承壓較大。 區域市場 東北、西北購買力偏弱,中、低端品牌市場份額回升,華東、華南豪華品牌份額大幅擴增 從全國各省市銷量增速對比來看,2-3月疫情高發期間,甘肅、西藏、青海、遼寧、吉林、湖南等私人汽車家庭擁有量低的省份,銷量同比下降顯著低于其它區域。 通過各區域與上年度同期市占率對比發現,疫情期間豪華品牌在各區域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擴增,尤其在華東、華南市場,豪華品牌市場占有率擴增幅度超過6百分點,其它類別品牌份額全部呈現縮減,表明華東、華南區域用戶主要以置換升級為主。 而對于東北、西北、華北等區域,主流合資品牌市占率縮減,平價合資與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有所回升,呈現出以首購車用戶偏多,同時購買力偏弱的特征。 細分市場 豪華品牌抗跌性較強,合資與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 與上年度同期市占率對比發現,豪華品牌在疫情期間表現優于其它品牌。1月份傳統旺季市占率擴增3個百分點,疫情暴發后,豪華品牌出現訂單延期交付并且價格回調,2-3月份期間,銷量下降幅度遠低于其它類別品牌,市占率擴增至4.3個百分點。 主流合資品牌疫情期前后市占率對比縮減1.4個百分點,基本被豪華品牌搶占,而自主與品牌市占率下降趨勢有所緩解,反映出疫情期間低價位、首購車用戶的剛需性特征明顯。 2-3月期間,豪華品牌銷量同比下降35%,銷量降幅低于其它類別品牌,主要緣于其用戶群體消費購買車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表現出豪華品的牌抗風險能力高、市場韌性強的特性。 豪華品牌 一季度豪華品牌整體銷量下降深度達到24%。疫情期間,奔馳是最早復工的車企,一季度以13.6萬輛位居豪華品牌銷量冠軍。 特斯拉成為二線豪華品牌的攪局者。隨著國產Model 3的量產交付,其在華銷量同比增長73%。并且未來一段時期,隨著其國產化率的深入推進,以及Model 3長續航單電機版的交付,特斯拉在華仍然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保時捷、雷克薩斯等純進口型豪華品牌,由于海外工廠停產,從而導致用戶提車周期延長,現車價格回升等影響,促進了用戶在3月份快速購買,保時捷3月份銷量同比增長64%,雷克薩斯3月銷量同比增長1%。 不利的方面則體現在由于疫情致使上游零部件供應鏈不穩定,歐美車工廠復工時間延后,二季度以至下半年進口車交付量都半會減少。 合資品牌 一季度主流合資品牌中,大眾品牌受同期基數較大影響累計銷量降幅超過40%,上汽大眾降幅與銷量均位居榜首。并且從3月份銷量來看,恢復進度較為緩慢。 日產一季度銷量同比下降32%,在各品牌中,銷量降幅最小。東風本田銷量受到工廠停產影響,3月份銷量同比降幅依然高達59%。 從月度銷量增速數據對比來看,疫情恢復期的3月份,廣汽豐田銷量降幅縮窄至17%,雖然同比上年度仍然為負增長,但降幅已經遠低于主要競品。疫情前留存訂單進入交付期,成為日系品牌銷量恢復的主要拉動力。 平價合資品牌由于上下夾攻,近年來銷量一直處于下行趨勢,受疫情影響,平價合資品牌的抗跌風險弱勢更加明顯,一季度整體銷量下降深度達45%。 捷達品牌的表現出了較強的抗跌能力,由于其上年度銷量基數為0,同比增長率無參考意義,但一季度累計銷量達2.6萬臺,已經超越馬自達、廣汽三菱以及廣菲克,成為平價合資品牌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對比3月份與1月份銷量降幅數據發現,平價合資品牌在3月份銷量降幅收窄并不明顯,并且平價合資品牌銷量恢復的拉動力較弱,疫情后逆勢突聞的難度加劇。 韓系品牌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低迷之后,重建了性價比以及產品穩定形象,北京現代銷量復蘇優于其它品牌。斯柯達迫于市場以及生存壓力,在4月份率先啟動官降,可以預見,疫情后期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升級之間的競爭和摩擦將會加劇,亦有可能更多的廠商參與到官降的隊列中。 自主品牌 一季度主流自主品牌憑借價格優勢,成為首購車、剛需性用戶首選,整體銷量降幅41%。吉利汽車一季度以19.6萬輛的成績位居自主品牌榜首,并且總量優勢明顯。 紅旗品牌在一季度中銷量表現優異,總量激增98%,雖然大幅增長與其整體基數小有一定關系,但從各月細分銷量來看,市場修復能力較強,即便是在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份,銷量降幅僅為15%。 從月度銷量增速對比來看,進入到3月份主流自主品牌銷量降幅基本已經縮窄至疫情爆發前1月份的水平。疫情期間部分首購車用戶需求提前釋放,成為了此類品牌銷量恢復的主要拉動力。 上汽通用五菱1月份銷量降幅高達61%,在其10億補貼政策刺激下,3月份銷量降幅縮減至22%,但疫情對小微企業的沖擊將會持續影響低端MPV五菱宏光這類產品的銷量。 結語:一季度中國汽車市場以毫無懸念的慘淡成績黯然收場,如果只看一季度銷量,似乎除了大幅下降的共性外,別無其它發現。 疫情的大面積暴發恰逢春節假日,如果以春節時間節點作為分水嶺,一季度正好被分割為兩部分,2、3月份銷量的巨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為數據分析帶來了干擾,但同時映射出了不同品牌的實力與抗風險能力,潛藏著消費需求變化的趨勢,也暗藏著每個細分市場的挑戰與機會。 銷量進入負增長時代,市場份額的比拼越發的重要,畢竟市場蛋糕就這么大,就看誰能搶到最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