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到了新的一年,低迷的車市會帶來些許的不一樣。但殊不知,去年車市的寒氣兒似乎還沒消散開來,根據乘聯會發布的《2019年4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來看,4月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50.8萬臺,同比下降了16.9%,環比下降了13.8%。據統計,這也是近期歷年4月的環比下滑最大的,處于較低的走勢。此外,4月廣義乘用車銷量為153.97萬臺,同比下降了16.6%,環比下降了14%。4月狹義乘用車國內零售量已跌至2015年同期水平。 有消費者會說,車市也有不少增長的車企,比如日系車,但整體的汽車銷量依然處于一個下滑的趨勢。 那么問題來了,汽車市場為何持續低迷?這個問題有很多人試圖探個明白,但始終找不到病因在哪,車知事今天也就這個話題嘮嘮嗑。當然,這也僅是個人拙見,僅供參考。汽車歸根結底是一個商品,就產品而言,賣得不好自然是產品力和營銷力出了些問題,但整個大環境都出現低迷的情況,或許真得找一找大環境的"碴兒"。 房地產市場的直接擠壓 有人看到會覺得這八竿子打不著的兩者有什么聯系,給大家舉個例子就很清楚了。現在大家都喜歡看抖音,你每天有四個小時的空閑時間,三個小時看了抖音,那么你只剩下一個小時玩微信。而在抖音沒出現之前,你有四個小時的時間玩微信。無形間,抖音已經瓜分了很大一部分的流量。 而這放在房子和車子上也是一個意思,畢竟這倆都同為中國家庭的大額耐用消費品,一個家庭總共20萬的總財富,在同時面對消耗品和投資品的選擇時,一般的家庭都會優先考慮具有投資價值的房子,畢竟房每天都在上漲的趨勢,反而車一年比一年便宜。在總財富和總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一者的增長必然會帶來另外一者的下降。隨著中國家庭杠桿率的不斷增加,中國人在房地產市場上的支出不斷加大,導致了同為大額耐用消費品汽車的下降,因為畢竟錢是有效的,要買房的時候買車可能真的要往后放一放了。 物價上漲,工資不變 雖說這個理由看似有點是萬能答題模板,但這是不可忽略的要素。都說養車難,并不是沒有道理。物價的上漲和油價的上漲直接影響到買車的需求,不僅僅是買車就連往后的生活路線都會被物價上漲所打破,畢竟連活著都這么艱難,還會想著去買車嗎?看著每年所公布的各大省市平均工資水平,簡直是懷疑人生,一度懷疑自己是個假的當地人。車知事也暗暗的安慰自己,一定是數據有誤,反正銀行卡的數字就那幾個,從沒增長過。反倒是生活用品一樣比一樣貴,小面一年漲一塊,燒烤一年漲一塊,更別說油價了。 現在國內油價一天比一天高,每個想要買車的客戶買車之前都要考慮一下,是否養得起汽車,而現在很多汽車車型在燃油經濟性上面的表現,是很多消費者所承受不起的,對于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買車就相當于買了一個祖宗供著,而且還要對車子進行各種保養和保險等,各種費用和花銷,買車不再是提升生活品質,而是成為了生活負擔,那還會有誰會再買車呢? 國六來臨,持幣觀望 除了油價的上漲之外,對于國六在2020年開始普及的事情,鬧得每個人也是人心惶惶,這也促使了一部分人在買車的時候變得更加理性,畢竟現在市場中的大多數都是國五的車輛。消費者心中難免有疑問和擔憂,現在買了車,到2020年的時候會不會面臨什么改裝問題。 再加上陸續出臺的汽車購置優惠政策,雖說其優惠力度不算強勁,但對于有購車意向的消費者來說,也是他們持幣觀望的因素之一。汽車雖然推出不同的車型來吸引消費者,但歸根結底,掙錢的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對于這種情況來說,網友:不是不想買,是不敢買。 寫在最后: 未來,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時代可能已經要過去,汽車將要逐漸回歸平穩的發展,隨著大家環保觀念的日益增長,城市管理的日益嚴格,汽車也許也正在向一個全新的方向發展,至少從目前來看,車市的低迷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