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杏玉糕第一次去買車,4S店便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記得他第一次去買車砍價時,銷售那廝便裝著跟他說:“不好意思先生,我去跟經理請示一下。”杏玉糕隨口應下,便在銷售走后順道去上了個廁所,結果……他在廁所看見了銷售,愣生生的站在小便坑前抬著鳥聽了銷售給女朋友打了十分鐘電話,出來后,銷售還跟他說:“我們經理說,這車沒優惠,但能送東西……” 得,畢竟人家也需要生存,需要賺錢嘛,搞不好他女朋友就是經理,再說了,買車是件高興事兒。杏玉糕傻愣愣的也沒在意,車就這么買了。 這個月,天氣轉熱,杏玉糕所處的城市有著火爐之稱。無奈二百來斤的杏玉糕嫌自己愛車的空調制冷太慢,就又跑去4S店。4S店都還沒檢查就要求換4瓶制冷劑連帶著空調管路清洗,開價580。杏玉糕嫌貴,便準備隨便在樓下找一修車店。 修車店里的師傅往車里一座,手往空調口一摸,就說:“換個空調濾網就成。”隨即便換了個空調濾網,換了后,空調又給力了起來。 杏玉糕坐在車內感受著溫度,突然問道:“需要換制冷劑嗎?” 修車師傅斜眼瞟了杏玉糕一眼,說:“你是不是錢多了?” 至此,杏玉糕的心,和空調一樣冷。 中國偌大的汽車市場,4S店密密麻麻數不勝數,遇到這些情況的小編相信絕對不在少數,而是絕大多數。 為什么現在但凡一些車主提到4S店,就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今兒個小編就來說一下。 小病大修 車輛遇見小毛病是很正常的,但當你一去到4S店就被添油加醋成了大問題,迷迷糊糊的被忽悠做一些不用做的項目。比如排氣故障了,可能只用洗洗節氣門,但4S店會告訴你不僅要洗節氣門,還得順帶清理發動機積碳。但凡你嫌貴不想做,那就會告訴你,可能發動機會報廢,不做您就簽個字,以后報廢了別怪我…… 強買強賣 就像上面說的,不做?那就簽字吧,出事兒也不賴我們。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保養,出了問題就不帶你玩兒了。大部分4S店都會以這種方式強行捆綁保養套餐,什么養護套餐啊之類的,弄的名兒跟個大保健似的。 您要說這些東西沒用,它還是有一點用,但真不值當,好說歹說利潤也得有個6、70%吧。 至于購車時的那些門門道道……大家心里都有數,懂的都懂。 只換不修 事實上,汽車上很多零件是沒法修的,只能換。這一點無可厚非,但熟悉4S店的朋友,難免會遇到一種情況: 打個比方,開車才不小心蹭了一下,保險杠啥的被蹭掉一點兒漆,考慮到明年保費的問題,就準備自己去4S店解決了,畢竟噴個漆也就幾百塊錢的事。到店里,保險杠一拆,發現大燈燈腳壞了,得換。這一換大燈,幾千大洋又出去了。但再想報保險,晚了,沒在現場了。然而破燈腳拿到外邊兒隨便弄一下,也就百來塊錢的事兒。 再比如輪胎戳個釘子,得換輪胎,只換不補等等等等…… 小編列舉不完了,事兒確實太多了。能活生生的從4S店變成4兒子店是有道理的。 消費者之所以和4S店關系逐漸成為對立,還真不是因為消費者太難纏,太多事歸根結底是因為越多越多的事件讓那些愿意相信4S店和銷售人員的消費者變少了。 當負面事件屢見不鮮,維權事件頻頻發生的時候,拿什么信4S店?拿腳趾頭信嗎? 賺錢,你可以賺,畢竟都得生存,都得養家糊口。但所有的消費,難道不是應該建立在合理二字上?不合理,自然不信任。 非得把車主、消費者當活體鈔票印刷機,從4S變成4兒子這能怪誰? 寫在最后: 我希望在4S店買車的老百姓都能成為不羈之民,受到4S店蒙騙時有不屈服之心,受到4S店坑害時有不受挫折之心。若有不正之事時,不恐懼修正之心,不向豺虎獻媚……我希望每一位購車的車主,都能真真正正成為“自己的車”的獨一無二的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