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一場發布會推出一款新車是常態,兩款新車同時上市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像大眾前幾天一樣一口氣亮相五款新車的情況也不是沒有,但一場發布會同時登場9款新車我還是第一次見。而完成這個“壯舉”的,就是比亞迪。 在這場“春季新品發布會”中,我們見到了新款宋MAX、宋MAX DM、唐六座版、唐DM六座版、唐EV600D/唐EV600、秦Pro超能版、秦Pro超能版DM、秦Pro超能版EV、元EV535,足足9款新車,幾乎涉及了比亞迪所有的主力車型,涵蓋燃油車型、插電混動車型、純電車型,其震撼力不言而喻。 有意思的是,在比亞迪這場發布會的前兩天,財政部官方網站公布了2019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整體降幅約50%。那么問題來了,在不太“友好”的外部環境下,比亞迪為何仍然義無反顧地發布了大量新車? 補貼退坡之下的必要之舉 其實今年新能源補貼退坡早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之前尚未出臺具體的補貼政策而已,到2020年,新能源補貼完全取消也幾乎沒有任何緩轉的余地。而對于車企來說,未雨綢繆顯然是必要的,比亞迪同樣如此。 從比亞迪公布的2018年財報來看,比亞迪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0億元,同比降31.63%。而利潤下降的最大原因,就是新能源補貼的減少。而要降低新能源產品的成本,提高利潤,只有兩個手段,一是突破電池技術瓶頸,降低電池成本;二是增加銷量,形成規模效應。顯然,后者相比起前者來說,操作難度要小得多,時間也會短得多。 所以,比亞迪選擇了推出更多的新車。一方面,這能提高整個品牌的市場聲量,達到引流效果,促進銷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比亞迪也是在向世人證明,它的技術雖然和特斯拉還有差距,但秒殺其它品牌沒啥壓力,比如比亞迪唐EV600的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已經可以達到500km,秦Pro超能版EV的綜合工況續航里程更是高達520km。 而在如此多新車的基礎之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提升顯然會更快,未來補貼完全取消之后,其抗壓能力也不是一般的車企能夠比擬的。 戰略重心的轉移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4.78萬輛,同比增幅高達118%,成功完成了年度20萬輛的銷量任務,在比亞迪汽車整體銷量中的占比更是提升到了47.59%。而燃油車板塊,在車市下行的情況下,銷量僅為27.29萬輛,同比下滑了7.82%,而這27.29萬輛的銷量中,宋MAX一款車就占據了一半還要多。 不難發現,盡管比亞迪的燃油車在絕對銷量上仍然領先于新能源汽車,但從整體增速、產品認可度、產品銷量分布的合理度來看,新能源汽車都是比亞迪未來發展的核心板塊。 從此次發布會的車型中也能看出,比亞迪新能源產品的數量達到了6款,三款純電動車型,三款插電混動車型,而燃油車只有三款。 此外,在未來的產品規劃中,比亞迪今年還將會發布全新的主打“低價高續航”的e系列車型。而燃油車板塊的布局,幾乎已經沒有重磅車型上市。 可見,比亞迪的整體戰略重心已經由燃油車板塊轉移到了新能源板塊,而如此多的新車上市,也不過是其完善新能源產品布局,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正常之舉。 寫在最后 毫無疑問,比亞迪是國內新能源市場當之無愧的大佬,但特斯拉即將國產,而其國產后的價格很有可能下探到30萬元的價格區間之內,這對于比亞迪的高端車型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所以,在這場新能源的戰爭中,即便是比亞迪也不可能置身事外,這一次的產品革新只是開始,更大的變革及沖突,很快將會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