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鈴木公布了全球四輪車產品產量數據,去年鈴木國內四輪車產量為101萬臺,除日本外海外市場其產量累計為242萬臺,去年鈴木全球累計產品產量為343萬臺,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調,但龐大的產品銷量依然可以反應現實:“鈴木依然非常強勢”。 鈴木具體產銷量數據表現還算不錯,12月份單月全球產量為23萬臺,同期比下滑幅度約為9%左右,全年全球產量為343萬臺,與去年相比略有上漲。 從體量上來說鈴木依然是全球TOP10車企中最具有特點的一位。 去年,鈴木國內兩大合資企業先后宣布退出國內市場,昌河鈴木解體,長安鈴木股份大調整,鈴木先后宣布撤出國內資金,暫時性的放棄國內市場。 但需要了解的是即便失去了國內市場,鈴木去年依然取得了如此出色的成績,實力可見一斑。 鈴木全球銷量占比:日本與印度為主銷區,這兩大地區都有相同的特點,對小型車相當喜愛,尤其是日本K-car相當受歡迎的市場中,鈴木當地銷量表現相當出色,同樣以性價比、靈活為特點的鈴木也受到了印度市場的喜愛。 作為一家極具特點的日系車企,鈴木不僅僅保留著日系可靠的質量以及穩定的產品耐久性,同樣其小車之王的美譽也在特定的區域很好的生存了下來。 當然也這是因為這一定位,在國內市場中導致鈴木無法很好的生存,去年鈴木全年銷量不足10萬臺,在這個2000余萬新車市場中,鈴木小車戰略已經無法適應國內對大車欲望不斷增強的市場。 奧拓、北斗星、雨燕、維特拉、啟悅等車型尺寸在同級別產品中毫無優勢,即便有出色的品質以及質量,但已經無法適應主流消費者用車需求。 在競品車型不斷調整戰略,推出適時化產品的同時,鈴木卻選擇了一門心思扎在小車領域中,這與國內消費環境背道相馳。 我曾詢問過很多鈴木車主,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鈴木車主,從客觀角度上來說,鈴木產品小巧靈活,產品雖小但空間不小,出色的產品質量以及穩定的使用過程,的確在過去很長時間中給車主朋友帶來了平淡的使用過程。 開不壞是鈴木的特性,被拋棄也是必然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