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人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度仍然不減,不但大人們要通過線上會議、線上直播等忙工作,就連孩子們也要日常對著屏幕上網課。這讓家長們更加擔心孩子的用眼健康,總是想著買大屏幕的設備防止孩子近視。但學習設備的屏幕真的越大越好嗎? 最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袁進教授在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全國愛眼日專場活動中針對生活中常見的護眼問題進行權威解讀,并提供“護眼錦囊”。今天,我就結合他的建議,跟大家聊聊學習設備究竟應該怎么選。 具體來說,給孩子選擇設備時我們主要應該考慮靜坐觀看屏幕、操控觸碰屏幕這兩個使用場景的舒適度。那么在這兩種場景中,孩子的最佳用眼方式是什么樣呢? 首先在靜坐上網課時,人眼睛的最佳視野角度為30°,觀看包含中文、字母、彩色的圖片或視頻時,保持頭部固定,眼球靜止不動的長時間觀看狀態,眼睛是比較自然舒適的,而在這種狀態下視野角度是只有30°。 其次,在操作屏幕進行互動時,眼睛最佳視野角度60°,當孩子觸控操作屏幕時,在保持頭部固定,在眼睛轉動的情況下,視野為60°是操作時的舒適狀態。 再次,還要考慮人體工學因素。依據《GBT 26158-2010 中國未成年人人體尺寸》,4~12歲兒童上肢長度,平均在46~63cm。其中,4~6歲兒童上肢長度只有46cm。當孩子操控屏幕時,更多會將手肘放在桌面上操作,因此4~6歲的孩子上肢有效的操作距離會縮短到33cm左右。 那么在這種觀看屏幕的規范下,科學研究表明,選擇15-16英寸的屏幕,并把設備放在距離眼睛64cm左右的距離,就能保證孩子獲取30°的最佳視野角度,也可以有效保護視力。眼睛距離學習機33cm時,即可達到60°以內的最佳操作視野角度,能夠完整看到屏幕,從而不需要頻繁的轉動眼球和頭部,減少視覺疲勞。當然,如果不想頻繁挪動學習設備,讓孩子學習更方便,那么配備上33cm左右的觸控筆,就能既保證30°的最佳觀看視角,又方便孩子操作設備。 總的來說,15-16英寸的屏幕是更適宜孩子學習的尺寸,過大或過小尺寸的屏幕,反而更不利于孩子的視力健康發展。 就拿最近比較火的21.5英寸的屏幕尺寸來說,其大小和我們成人的臺式電腦大小差不多。當給到孩子靜坐觀看時,依據最佳視野角度30°,需要距離88cm才能觀看舒適,而孩子的手臂長度在46~63cm之間,屏幕操作距離顯然太遠,從而需要反復挪動位置;當孩子近距離操作時,在33cm有效操作距離中兼顧60°的操作最佳視野,也無法完整看21.5英寸的屏幕,從而迫使孩子頻繁轉動頭部、眼球,更容易引起頭暈、目眩等不適癥狀,并且長時間過近距離觀看,還容易使睫狀肌持續收縮,造成眼睛緊張,導致孩子視覺疲勞。 袁進教授強調,過大或過小尺寸的屏幕,反而更不利于孩子的視力健康發展,而過亮的光線容易造成持續的眼部的光損傷,或者造成淚膜的不穩定或者蒸發過強,所以屏幕亮度也要符合眼健康需求。 關于電子設備的屏幕選擇問題,你學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