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字教育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然成為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讓課堂提質增效?如何讓信息技術助力五育并舉?如何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已然成為當下最重要的議題。 4月21日下午,2022年北京市數字教育工作推進會在北京一零一中舉行。“北京市教育大數據平臺”和統一服務門戶“京學通”同時正式開通上線。整場活動以教學公開課、現場觀摩、學術報告形式為主,采用線上直播的形式,向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展示信息化教育推進成果。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宇輝出席會議并講話。 呂玉剛司長在會上表示,北京市堅持把信息化作為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有力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全國做出了示范。 公開課上,老師們采用科大訊飛智慧課堂、英語聽說教學等系統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通過線上平臺數據的反饋,英語老師王曌君茹能夠即時了解學生,調整教學策略,使得學生學習思維“可視化”。 在智慧課堂的助力下,數學老師劉志菡通過課堂及時交流互動以及反饋的個性化定制,使用分享、課堂檢測等功能鼓勵學生進行課堂交流和分享,同時針對學生課堂完成情況,提供反饋題進行進一步練習,實現作業分層。 同樣,歷史課堂上,王寧老師結合地理地形和當時抗戰形勢,給學生生動地講授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利用數字化技術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所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在公開課上,呂玉剛司長和劉宇輝主任認真觀摩、聽講并體驗了學生學習平板,學科專家還提出了教學建議。 與此同時,在觀摩現場,通過工作人員現場展示、講解,讓基于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技術為北京一零一中定制的學生個性化數字畫像、學科潛能和智能學業規劃系統更加清晰地呈現給參觀人員。“在使用系統時,通過后臺指標讓我能夠全面評價學生發展水平、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從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老師如是說。 此外,會議還對全市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融合發展試點進行了部署,要求重點推進五方面任務:賦能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市級AI教研平臺;賦能學生個性化發展;賦能教學質量提升,升級優化空中課堂內容;賦能多維度評價,改革高中綜評;堅持引領示范,支持有基礎的學校改革、試驗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 正如劉宇輝主任在會上所說,“要深刻把握數字教育發展的新形勢,轉變理念,把數字教育作為首都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路徑,用新思路、新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此次現場會的召開,不僅給參會教師搭建了一個展示數字教育、教學設計的平臺,同時也為其他地區的數字化教育提供了參考,進一步推進北京地區學校信息技術和課堂的深度融合,從而通過技術,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