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江蘇蘇州市高三年級調研語文作文題) 文明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們丈量自身行為的尺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方、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文明;文明體現在我們對待他人、自然、社會的實際行動中…… 【優秀作文】:文明是丈量自身行為的尺度 文明就是《小哥倆兒》(凌叔華)中的媽媽低聲對廚子說“那野貓好像有了身子……嚇嚇它就算了”而不是一臉慈愛地夾起一塊貓肉遞給大乖二乖。文明就是看到偷魚吃的貓把它趕走而不是全家捉之塞入麻袋讓肥胖的爸爸一下下地坐死這可愛的生靈。(見龍應臺的《故鄉異鄉》) 文明就是《老人與海》中的小飯店老板讓孩子為老人送去免費飯菜還不忘用餐巾紙包好刀叉而不是吆喝一聲“喂過來吃”。文明就是諾貝爾委員會主動頒發獎章獎金而不是居高臨下地要求全世界相關人員首先提交個人申請。 文明就是看到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未眠認真欣賞(川端康成)而不是折之撅之獨享之然后再要求他人環保有愛心。文明就是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不是裝高雅高貴裝優雅優秀裝文雅文化裝A裝B裝X之余還自認為善良美好反把自己感動得無以復加。 如果你也定位為文明人,文明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丈量自身行為的尺度。被帶上斷頭臺的瑪麗·安托瓦內特(路易十六的王后),不小心踩了行刑者的腳,她馬上脫口而出“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這個細節讓人更加明了何謂文明、何謂禮儀、何謂修養、何謂美德。姑且不論法國大革命的對與錯、罪與罰,但王后心有他人的良好習慣讓我們依稀回憶起久違的貴族精神、鄉紳風度。 一群心口不一、知行不一、里外不一者,創造不了文明也承擔不了文明。不是你有點文化就是文明人。在那個非常時期,監視者、告密者、揭發者、互斗者、陰謀陽謀者,沒有幾個是文盲,但沒有幾個能稱得上文明人。倒是胡適先生能擔當起“文明”二字:那清貴的臉龐、明澈的笑容、儒雅的氣質,從青年到晚年都沒有過變化。他是那個時代的“先生”代表,也是中華民族的后世標桿。野蠻荒蕪之后、百廢待興之時,中國人驀然回首,胡適仍在燈火闌珊處笑意溫和。 文明是修養,可惜的是:自視甚高者不屑修,自視低賤者不愿修,內心分裂者不以眾人修其身而以圣賢修于人。自己言堯舜、行桀紂卻引導、鼓勵、責令他人只行堯舜且不得言桀紂。他們忘記了“俯不怍于人、行不慚于影、思不愧于往”也是一種寧靜或幸福。(白坤峰) 【點評】:這篇材料作文,大部分學生只把“文明”理解成了“文明修養”或“文明禮儀”,當他們語言能力不足時,只能寫“遵守交通規則”“一米線意義”“講文明,樹新風”,于是,作文成了宣傳講話稿。把“文明”理解成“文化”比較好寫,如果學生有點文化意識的話。而此文則選擇難度較大的角度(“文明修養”“文明禮儀”)來寫,并揭示了自詡文明者的丑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