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教育 >

        圍觀完教育部部長講話,大家真的讀懂了嗎?

        時間:2018-07-17來源:互聯網 作者:編輯 點擊:
        全文 3964 字 ,預計閱讀 6 分鐘 最近,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關于“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的觀點經媒體報道后,已引發廣泛熱議。 本文將立足教育部部長成都

        全文3964,預計閱讀6分鐘

        最近,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關于“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的觀點經媒體報道后,已引發廣泛熱議。

        本文將立足教育部部長成都會議講話的主體內容,再議“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教育命題。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近期提出的“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等言論已經引起廣泛熱議。

        由此誕生的眾多評論文章中,有為大學生“鳴不平”的聲音,也不乏為“大學生增負”鼓掌稱快者;有剖析如何提升大學學業挑戰度之文,亦有深入反思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之作。

        百家爭鳴,各有所持,本文將立足陳寶生上述講話的主體內容,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再議這一話題。

        各大媒體關注大學生增負話題(來源:新浪微博、微信公眾平臺)

        01

        還原講話語境

        今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

        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部首次召開全國會議專門研究部署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意義重大。

        為此,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專門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他提出了“四個回歸”,即高校要推進本科教育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把“培養人”作為根本任務。

        近期輿論熱議的“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大學生合理增負”等言論,正是源于陳寶生部長對“回歸常識”這一內容的闡釋。

        他說:“回歸常識,就是要學生刻苦讀書學習。學生的第一任務就是讀書學習。高校必須圍繞學生刻苦讀書來辦教育,要引導學生讀‘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讀優秀傳統文化經典、馬列經典、中外傳世經典和專業經典。”

        在闡述“回歸常識”時,陳寶生特別強調了大學生的學業負擔問題。

        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不是輕輕松松、玩玩游戲就能實現的。有調查分析(中國大學生學習發展研究和全美大學生學習的數據調查和分析),我國大學課堂的挑戰性和美國高校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高校還存在一些內容陳舊、輕松易過的‘水課’,有人說,現在是‘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這種現象應該扭轉。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對大學生既要有激勵也要有約束,要改變考試評價方式,嚴格過程考評,通過鼓勵學生選學輔修專業、參加行業考試等,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讀書上,實現更加有效的學習。要嚴把出口關,改變學生輕輕松松就能畢業的情況,真正把內涵建設、質量提升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上。

        ——引自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從既有的評論文章看,各有各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或許從各自的角度而言,皆有理有據。

        然而,我們不宜僅僅從幾篇吸人眼球的新聞稿出發,去簡單理解講話愿意,這樣難免有斷章取義之嫌。

        誠然,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中學階段的學生考試和升學壓力大,學業負擔相對較重;與中學相比,大學階段的學業成績和課程考試已不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維度,學生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可以靈活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

        因此,我國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學業狀況和學習時間分配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明顯反差,而“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則用較為夸張的對比性語言揭示了這種反差

        將這10個字列入新聞標題,確實可以引入關注,但僅抓住這10個字理解這段會議講話的核心內容,顯然有失偏頗。

        如果我們結合這篇講話的上下文去認真思考和分析的話,就能發現,這10個字背后其實另有深意。

        從高等教育的“課程改革”到“四個回歸”,再到落實高校“培養人才”的核心使命,這段講話實則句句直指我國高等教育的制度問題

        陳寶生資料圖(來源:澎湃新聞)

        02

        大學“水課”為何這么多?

        我國本科教育的制度問題并不算少,課程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對此,陳寶生也在講話中通過“水課”“金課”的形象比喻,快速抓住了問題的實質。

        “灌水”本是網絡語言,大體源自菜場小販的行為,比如給豬肉“注水”等投機取巧、沒有質量保證的售賣行為。

        對應到“水課”,實則指的是沒有營養和內容的高校課程。

        雖然形象通俗的比喻讓大眾很容易理解這一教育現象,但是其背后反映的高校課程設置問題卻是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深入反思的:

        為什么當下我國高校“水課”眾多?

        如何才能把高校的“水課”變成“金課”?

        具體而言,本文認為阻礙大學“水課”變為“金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課程內容陳舊過時,不符合學生發展需求

        我國很多高校的課程體系略顯僵化,專業課程課表長期保持不變,課程內容也不作更新。

        盡管多年來沉淀的課程體系值得被傳承和保留,但大學畢竟是培養未來人才的地方,是形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同時,高校更應該結合時代特點和發展趨勢,不斷更新課程內容、修正課程體系,逐漸淘汰陳舊的、不符合時代潮流的理論和知識,將大學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需求相結合,將真正契合時代發展脈搏的知識和課程提供給學生。

        高校教師在教學上投入精力少,授課能力不足

        一方面,較重的科研負擔使得不少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歷投入到教學之中,在備課、課堂互動、給學生及時反饋等環節,很多教師往往準備不充分,甚至忽視或無暇顧及其中的一些重要教學環節,導致課程授課質量下降;

        另一方面,高校的科研隊伍和教師隊伍重疊嚴重,我國眾多高校、包括很多知名學府在內,盡管擁有實力超群的科研團隊,然而這些在科學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教師,未必適合或有充足能力駕馭高校的教學工作。

        再有才干的人去做自己不適合的事情,也很難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實行高校教師分序列管理的政策是合理的。

        我們期待,高校能夠真正關注課程質量和授課質量,讓最適合的人從事最適合的工作

        高校教師科研與教學的矛盾(來源:新浪新聞)

        高校的課程評價標準設置不盡合理

        由“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所引發的“大學生學業過于輕松”的論調,盡管片面,且引起諸多反駁與爭議,但不容否認的是,我國大學“嚴進寬出”現象絕非個案。

        起碼,不論是社會輿論對于高校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質疑和擔憂,還是“清考”現象的長期存在,都不是空穴來風。

        應該說,通過高考的層層篩選,進入大學的學子尚需得到進一步的歷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畢業生,高校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幫助、督促學生成長。

        而目前,高校里不少課程的評價標準模糊、評價區分度低,導致學生的學業努力難以在課程評價中得到合理體現,因此,高校還需要不斷完善評價體系,這樣才能為社會輸送優秀的、高質量的人才。

        背景資料

        “清考”指一門課程結業時,學生不僅沒有通過期末考試,連補考也沒有通過,但學校又不允許他(她)重修,或者重修考試也沒有通過,就在畢業前,給這些學生再安排一次考試機會。

        目前,不少高校礙于學生人情和自身聲譽,往往通過“清考”,解決學業成績“不合格”畢業生的畢業問題。

        高校學生在相應課程學習上投入不足

        修讀課程數量較多、但學習深度和難度不足,是我國本科教育的一大癥結。

        在不少大學,同學們每學期往往需要修讀近10門乃至更多數量的課程,這讓他們難有充足的精力在所學課程上進行深入挖掘和探索。

        大家學得“多而不精、雜而不深”,難以深刻體會到所學課程的核心和本質精華所在。

        因而,已有一些高校開始壓縮專業核心課程數量,給學生騰出更多精力,讓他們得以選修其他專業的課程,從而擴充知識面,培養跨學科意識和通識能力。

        在縮減課程、學分總量的同時,一些高校也開始提升課程難度和挑戰度,以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課(來源:清華新聞網)

        03

        中學生是否玩命?

        大學生是否輕松?

        對于“中學生是否‘玩命’”和“大學生是否‘輕松’”這兩個命題,我們不可一概而論。

        中學和大學是人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在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個體的成長選擇上,本就存在一定差異。

        學生在中學階段尚未成年,經歷的校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也相對單純和簡單,他們的學習生活主要圍繞著高考這一根“指揮棒”來不停運轉,生怕將來因為一分之差就無法進入理想學府,于是在老師的安排下,提前學完高中知識,專門投入幾個月時間進行多輪復習。這讓“玩命的中學”這一比喻有其合理性。

        然而,大學生也并非沒有壓力,不用“玩命”。如果說中學生主要面對升學壓力,那么大學生承擔的則是學業就業社會帶來的全方位壓力。

        從學業角度而言,與中學相比,大學課程本身的難度和深度要求都要更高些,想要真正學好一門課程,需要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成倍增加的。但大學生活又比高中生活更加靈活、自主,除了學習外,還有其他誘惑可能讓學生分心。如何在這種情況下達到學業要求,將是當代大學生面臨的一大考驗。

        從就業角度而言,在大學里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社會需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同學們又要面臨畢業后的就業競爭。要想從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他們就必須在求學過程中給自己加壓,不斷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適應時代快速變化的崗位需求。

        從社會角度而言,大學階段是學生由校園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的重要過渡階段。從待人接物的方式,到為人處世的習慣,他們都要逐漸成熟。“入學初識門庭,畢業非同學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卻在身平。”大學帶給他們的蛻變,絕不僅限于知識的增長,還包括社會經驗和閱歷的積累與沉淀。

        正因為中學和大學教育有各自的階段性特點,所以不論給中學生合理減負,還是給大學生合理增負,我們都須注意,應該保持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內在一致性和連貫性

        中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減輕中學生身上來自學業和考試的過重負擔,但也應注意,漸漸加強中學生與校園外社會生活的關聯。

        數字化的生存方式早已改變了中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各種信息已經充斥在他們的生活中。

        對中學而言,要做的不是用更多的試卷和題目來擠占同學們與外界接觸的時間,而應引導學生學會面對紛繁復雜的外界信息,提升他們篩選、分辨信息的能力,為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做好準備。

        同時,大學生也應合理增負。

        給大學生增負是社會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的內在呼吁與訴求,國家和社會需要全面發展、能夠學以致用、真正應對未來挑戰的人才。

        這些品質,才是對大學生“增負”的詮釋,也是社會發展和時代前進對高校改革提出的要求。

        大學生“增負”,增加的是對專業學習的深入求索,是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訓練,是面向未來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而絕不是簡單的延長學習時間、提升課程難度、提升畢業壓力那么簡單。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北京研究分站 石琬若

        一讀EDU編輯部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一讀EDU微信公眾號(微信ID:yidu_edu)查看!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文章導航
        推薦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乱子伦xxxx|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又硬又粗又长又爽免费看| 久久久久777777人人人视频| 大香伊蕉国产av|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xxxx狂喷水|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baoyu116.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放荡女同老师和女同学生|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禁忌2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观看| 手机av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男人肌肌桶女肌肌网站| 国产中文字幕电影| 青青操国产在线| 成人免费视频网址|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在线观看网址| 人人妻人人澡av天堂香蕉| 老司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小视频在线免费|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色综合导航|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色天香网在线|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