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路小學教育集團從每位校委會成員,到每名任課教師,全都要進行關于智慧教育的理論學習與實操考核。智慧教育像一匹快馬,只有騎上它,才能駕馭它。” ——青島西海岸新區珠江路小學教育集團校長張燕 張燕校長 青島西海岸新區珠江路小學實行集團化辦學,一校兩區,融合發展,是全國慕課聯盟校、山東省首批人工智能試點校、青島市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聯盟校,西海岸新區的首批智慧教育實驗基地校,在西海岸新區以創建智慧教育示范區為目標的背景下,學校也在高度重視智慧教育的推進與發展,爭創智慧教育功能示范校。 人工智能教室 三年規劃、“一二三實施方案”,頂層設計全方位引領 學校制定了“三年規劃”,并根據規劃設置了“一二三實施方案”,包括“一個中心”,即智慧教育數字中心;“兩個智能化”,即管理智能化、教學智能化;“三項任務”,即立德樹人,強化師生信息技術素養,深化智能化應用。校長張燕表示,順應西海岸新區推廣智慧教育的契機,學校正在創新實施。 “我們愿景就是‘兩全、兩高、兩試’。”“兩全”就是老師、學生都全部學會使用;“兩高”就是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都有提高;“兩試”就是要試一試給師生減負增效的智慧課堂,試一試賦能校園管理的人人通平臺。 除了規劃與愿景,相對應的具體制度也正逐漸完善。比如針對老師的管理制度、評價制度、獎懲制度,針對資源的區級、校級以及具體學科的三級資源建設制度等等,都在一步步做起來。 “我相信,智慧教育將全面地賦能未來的教育教學。教師‘教’的智慧會更多地體現在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價值觀的培養上,注重因材施教的實施;學生‘學’的智慧會體現在學習內容的多樣性,學習機會和學習方法更廣、更寬的選擇性方面,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將成為必然。” 暑期培訓、“每周論壇”,智慧課堂應用有序推進 李麗副校長 “我們以創建智慧教育示范校為目標。”李麗副校長說,新學期學校已經制定了兩項重要任務——“資源”、“范式”。即一要加強校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包括微課、精品課例等,二要進行新的教學范式的研發。“智慧課堂有什么好的教學模式,如何通過課例來提取這些模式,以及如何將其進行提升和推廣,都需要集合全校之力一起進行。” 今年暑假,五年級的學生們,已經發現假期作業有了很大的不同:暢言曉學成了他們日常相伴的好幫手,各學科的老師們都通過暢言曉學給大家布置了形式各樣、內容豐富的“任務”,比如語文的讀書、寫字、隨筆,數學的口算、應用題、數學文化等等。 李校長表示,在暑假作業中用起來,一方面是想為后續的大數據收集做準備,同時,基于平臺的數據分析,也讓老師們能夠真正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 除了學生,老師們的暑假“作業”也很豐富:圍繞智慧教育的暑期培訓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人手一臺平板,線上可以參加網絡培訓,學習理論和操作。線下有三塊:第一,每位老師都要深度閱讀有關智慧教育、線上教學的著作并提交讀書體會;第二,老師們把新學期的全冊教材內容進行了分工,每位老師精心備一節課,結合智慧課堂制作PPT、錄制微課,熟悉各個功能模塊的使用并互相指導,以實操練習;第三,組織實操考核,每位老師開展說課,詳細展示如何應用智慧課堂進行錄課、備課、授課等操作。 “我們的措施是集合大家的智慧一起來做智慧教育。”張燕校長強調,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是困難重重,但通力合作后的結果,給了大家很大的信心。以集體備課為例,新的六年級暑假就開啟了教材統籌工作,實行“一師一優課”,或兩人合作備課;備課完成后要形成優秀的教學案例,再跟進整節課的PPT課件、微課視頻。開學后,將各課的教案印刷成冊發給每位老師,并在每一課時的教案后附一個二次備課表,方便各老師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二次的修改與完善,這樣就大大減輕了老師們的備課負擔,幫助老師們把更多精力放在有效的使用上。 同時,通過開展“每周論壇”,幫助老師們分享學習成果。閱讀關于智慧教育的書并交流體會,共同探討如何體現教師“教”的智慧、學生“學”的智慧,分學科討論學伴機的應用竅門,互相取長補短。“站在岸邊的人,永遠無權評價游泳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智慧教育也是一樣,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得來最深刻、最真實的體驗。”張燕校長打了一個比方。“我很支持老師們去研究智慧教育,也很愿意帶領大家一起研究。每個人都要親自下水,而不是坐在岸邊觀看。” 高效課堂、因材施教,全學科覆蓋顯效果 上學期開學后,學伴機發到學生手里,語、數、英、音、體、美,以及品德與道德課程、安全課程、科學課程,六年級全學科的應用馬不停蹄地開展了起來。 羅斌老師是一名數學老師,他在課堂上經常使用智慧課堂的互動功能。搶答、隨機問答、PK板,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羅斌老師 “課堂變得更加直觀高效了。”比如拍照講解功能,與以往的實物投影講解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要比實物投影更加省時省力。羅老師說,他最喜歡的還是截屏分享功能,可以幫助課堂消化能力弱一些的學生直接把重點保存為筆記,方便下課后隨時查看,查漏補缺。 “課后作業也更加針對學生的差異性。”接受能力較強、答題正確率比較高的孩子,可以挑戰難度更大的內容;而基礎差一點的孩子也可以針對自己的短板去補弱補差,“每個人都在做自己適合自己的練習題”,羅老師表示,幫助孩子學會主動學習、快樂學習,這樣針對性的訓練必不可少。 各班級也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開展應用。羅老師介紹,有的班級每天安排口算練習打卡,有的班級布置七彩作業,還有的班級會安排課外探究、數學文化調研等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 “老師們切實感受到了‘減負’。”李麗副校長表示,例如數學,閱卷變得簡單而高效了,精準的數據分析為老師進行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行性。 小學是孩子的啟蒙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如果教育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思維能力、學習興趣的培養。“而有了智慧教育的切入,孩子們的學習會更加輕松而有質量。”張燕校長認為,在小學推動智慧教育的創新與應用,影響深遠,越早越好,“智慧教育像一匹快馬,我們只有騎上它,在奔跑中才能學會駕馭它;智慧教育也是一個方向,引領我們的孩子走向未來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