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由蚌埠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主辦,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蚌埠田家炳中學協辦,蚌埠市智慧學習骨干教師培訓及初中基于數據講評課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專題講座、經驗分享、交流研討、實戰演練等環節,幫助教師加深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和理解,在日常教學中能流暢應用智慧教育產品,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活動現場,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院長、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楊現民教授帶來“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的主題講座,闡述大數據背景下教育的變革及創新,并對精準教學的實施步驟、特征等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和總結。 以下根據楊現民教授演講實錄整理,有刪減。 教學邁入數據驅動新時代 目前,教學正在邁入數據驅動的新時代。2012年,聯合國發布的首份全球大數據白皮書中提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并深刻影響著包括教育領域在內的社會各個層面。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也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從最初的經驗模仿到計算機輔助,再到如今的數據驅動。傳統意義上教學結構的四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媒介、教學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教育大數據成為結構中的新增要素。 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學生、教學媒介、教學內容這些要素的互動時刻都在發生,而這些互動所匯集而成的教育大數據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整個教育系統都將逐步具備智能性乃至“智慧”。 大數據時代下的“新”精準教學 步入大數據時代后,精準教學在四個方面的發生了轉向。首先,數據采集從單一維度轉向多維度;其次,由僅關注外在直接可測量的行為,轉向包括內隱和外顯行為等多層面的數據測量;而后,從基于行為的結果性評價,轉向基于行為數據的過程性評價;最后,擺脫傳統精準教學的手工記錄、人工分析,轉向系統自動采集、智能化分析。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轉變,前期對于精準教學的理解已不再貼合。如今“新”精準教學,在我看來,是在大數據技術支撐、精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以數據驅動和個性化為中心開展的教學活動。 “新”精準教學——五個實施步驟 對于精準教學的實施步驟,我認為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點: 第一,確定任務。任務要具有精準性,并且可以計量;第二,設定目標。根據任務制定明晰、可考核的目標;第三,采集數據,如通過任務表現、學習考核等方式,收集學生及教師的相關數據;第四,根據數據繪制可視化圖表,進行數據分析;第五,基于數據分析的結果,制定決策,進行教學的相關調整。 “新”精準教學——四個特征 精準教學擁有四個核心特征。其一,強調教師、學生、媒介、內容這四個教學要素之間的全向互動;其二,數據把脈,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強調數據流的產生及數據的應用。其三,基于數據分析可達成的教學精準反饋;其四,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實現課堂“輕負高質”。 借助大數據分析,在課堂教學環節實現精心設計,老師通過技術支撐,能夠做到對學情的精準把握,從而更好地把控教學重難點,在課堂進行精煉化研習,達到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課后,通過課堂及時反饋系統,實時采集學生數據,根據學生課堂表現,進行個性化的作業布置及一對一輔導。 “新”精準教學——五大指向 對于精準教學,以下五個指向是其理念的把握要點。第一,精準教學指向多元數據分析,這也是構成精準教學的基礎。比如智慧課堂,它的產生讓整個教學環境都發生了改變。通過采集學生行為數據、教師教學評價數據、課堂管理的數據,進行多元化數據分析,老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學情,了解課堂教學結構的不足之處,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第二,指向個性化作業和輔導。 北京師范大學的顧明遠先生曾經說“給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才最好、最公平的教育?!蹦敲慈绾巫龅竭@一點?離不開大數據下的精準教學。通過搜集學生錯題及行為數據,大數據可以分析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勢和局限,根據學生需求進行智能化作業推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輔導,有助于學生進行更高效的個性化學習,促進每個學生的自我成長。 第三,指向多元合作互動。在精準教學的過程中,課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可操作性更強、形式也更為豐富多樣。比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實現多元合作互動: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課堂上的隨堂施測和精準反饋;給學生自評與他評的機會;幫助學生反思,讓他們在反思中增長智慧。 第四,指向學生的深度學習。教學一定要強調學習的深度,“深度”有5個重要的特性,一是注重批判性的理解,二是強調信息的整合和多學科知識的管理,三是對于知識框架的建構,四是強調知識遷移應用,五是對于實質問題的解決。而深度學習的評判標準,則由以下三個維度展開——知識掌握、能力思維發展、具體情感評價。 第五,精準的教學還要指向智能化。我認為離開了智能技術的支撐,新時代的精準教學將難以普及推廣。所以在精準教學的課堂里,要善用多樣化的智能手段,比如智能備課、智能批改、智能閱卷等等。 最后,關于大數據驅動精準教學,我提出幾點實施建議。第一,高度重視數據的采集和應用;第二,加強教師自身數據素養的培育,特別是在數據分析解讀和應用方面;第三,善用各式技術和工具,提升學、練、測評等各個環節的效率,從而提升工作的精準度;第四,建設專業化的教研團隊,精準教學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團隊的力量進行協同研究,共同發展。 要讓學生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還需要貫徹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全過程,我希望能和在座的各位老師、校長共同探索,怎么用大數據改進、優化、變革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學業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