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在最初選擇專業院校的時候,都喜歡跟風,什么熱門跟著學什么,誠然熱門專業確實是當下地位比較好,就業比較好,工資比較高的專業,比如說金融、會計、工商管理,都是這種類型。 但是,你只看到了好的一面,熱門專業報考人數也是最多的,分數也高,而且就業競爭壓力也大。其實并不適合所有人,反而有些冷門的專業,報考人數少,分數也低,就業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比較適合喜歡這類專業的小伙伴。 01 茶學 茶學是園藝學下設的二級學科,從大的方面來劃分,可以劃分作兩大部分,茶科學和茶文化學主要研究方向為茶樹遺傳育種與資源綜合利用、茶葉品質與加工、茶葉經濟貿易與茶文化等。 茶學學科的專業性比較強。人們對保健茶、有機茶越來越重視,茶葉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其科技含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幾年來,茶文化已經走出國門,進入廣闊的東、西歐市場,茶葉貿易的前景逐年看好。特別是隨著我國貿易的轉型,市場越來越需求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商品。所以,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不錯。 02 古生物學 北京大學的古生物學專業是“六代單傳”——連續六年該專業只有一名畢業生,這個專業涉及面窄、人才需求有限,不適合大量招生。一般招收具備一定程度基礎知識,并對該專業感興趣的學生。 古生物學之所以成為冷門除了它對考生本身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以外,主要受到市場就業的影響,所以專業招生人數有限,若你是家長,你會讓你的孩子去選擇這樣的專業就讀嗎?但在特定領域中,古生物專業或者類似考古學、歷史學研究性比較強的專業一直都在發光發熱,可謂是充滿價值與成就的一個專業。 03 文物與博物館學 此專業是為適應我國現代文物與博物館事業發展對文物與博物館專門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文物與博物館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文物與博物館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文物與博物館人才培養質量,特設置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學位。 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博物館就業,便不會考慮選擇這個專業。即使是本科為博物館學的同學也大都選擇被調劑過來的,畢業后還是選擇跨專業考研。對博物館學專業認知度不高是這個專業爆冷的重要原因。 17年3月國家文物局印發的《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到,到2020年,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大大增加了。 04 天文學 隨著國力提升,我國對天文事業的投入加大,大量天文和空間項目的建成,對天文學人才的需求正變得旺盛。此外,隨著我國對科普工作的重視和深入,各種天文場館,中小學基礎教育在天文學方面的投入,都需要這方面的人才。 所以近年來,國內諸多一流高校都在開設或者恢復天文學專業。 據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黨委書記顧秋生教授介紹:“由于天文學專業學生具備全面的綜合能力,且天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多出自名牌高校,社會認可度較高,所以就業的選擇面十分廣泛,連續多年就業率接近100%,超過了許多熱門專業。” 05 蠶學 蠶學,一個古老又冷門的神秘專業,是我國教育部的特色專業。主要研究蠶的種類、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繁殖、發育與遺傳、分類、分布移動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有關的生命活動的特征和規律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開設的院校不多,每年報考的人數也不多,所以非常好就業,其中西南大學有著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報考人數有限,分數線也不高,而且現在每個省份都有著自己的蠶科所,學的人少,工作是不用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