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赴三荒村等地教育精準扶貧實地調研寒假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隊)利用寒假社會實踐的機會,前往遼寧省三荒村對當地的教育扶貧的情況展開了調研,重點著眼于國有企業(國家電網)對三荒村的重要扶貧舉措。 改革開放四十年,教育被放在了重中又重的位置。隨之而來一項重要的舉措就是教育扶貧。教育扶貧就是通過在農村普及教育,使農民有機會得到他們所要的教育,通過提高思想道德意識和掌握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來實現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護自然界的目的,同時以較高的質量生存。黨的十九大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擺到了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在精準扶貧應發揮生力軍作用,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 2019年1月20日上午,實踐隊與企業扶貧計劃負責人進行會談。在負責人的帶領下了解了國家電網豐富的企業文化,詳細地咨詢了扶貧對象的相關情況,并對下午赴村的行程做了統一規劃。 (圖1:實踐團隊全員在企業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牌前合照) (圖2:與教育扶貧主要負責人會議室研討,深入了解扶貧對象情況) 當日下午,實踐隊趕到了村里,首先在村支書那里了解了三荒村的具體情況,在村支書和駐村第一支書(扶貧企業負責人)的帶領下,在零下十六度的寒風中,在村里走訪,觀察村中具體情況,晚上則留宿在村衛生所中。 (圖3:村中具體情況圖1) 21日,實踐隊選擇了合適的家庭,在不打擾各個家庭的條件下進行了實地調研,由于實踐隊之前已經在村長、幫扶對象的口中了解到了三荒村的教育貧困情況,在這次實地調研中,實踐隊重點觀察了教育資助情況,實踐隊的隊員們與孩子和父母熱情地交流,希望能從細節入手,更深一步的調研到企業教育扶貧對受教育小孩和家庭的影響。 (圖4:實踐隊走進教育扶貧對象家) 在這次關于教育扶貧的為期兩天的社會實踐當中,實踐隊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意義。以前人們所認為的教育,就是教授學生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使得大家有能力去更好地認識世界。 但在這次走訪之中,教育的另一面也浮現了出來——幫助農民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中國幾千年來許多的技藝都是口口相傳,并沒有豐富科學理論的指導,而實踐隊訪問的這些企業認識到了這一點,它們將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帶入廣大農民家庭中,幫助他們用科學的方式來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國家教育扶貧的政策不僅僅將崇尚科學的精神帶到了農民家庭,還表明了政府對于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的現狀,從教育抓起,兼顧農業、衛生等諸多方面,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水平。 看到農村教育、醫療事業在政府和企業的大力資助之下蓬勃發展,作為當代大學生的隊員們也感到十分欣慰,對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雖然窗外的寒風凜冽,孩子們求知的眼神卻深深地感動了我們。隊員也表示,這種充滿希望、穩中向好發展的現狀更是激勵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驅使他們為社會的福祉做出一份貢獻。 (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赴三荒村等地教育精準扶貧實地調研寒假社會實踐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