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文化,振興鄉村 2018年8月18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創新藝術村,傳承文化情”北戴河藝術村落調研團為期四天的暑期社會實踐開始了。這四天,實踐團在藝術村落觀察村民生活,體味藝術氛圍,走進基層政府,調查學習體驗北戴河藝術村的成功創新與傳承之路,讓這些藝術院落所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所發揚。 團隊成員與村落干部合影 18日上午,實踐團隊乘公交來到北戴河村,他們有幸接觸到河北省文聯副主席兼北戴河藝術部落負責人蓋金平先生,蓋先生為我們講解了當前村落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規劃和村子目前的發展障礙。蓋先生告訴我們,當初建設藝術村的初衷,就是為藝術家們服務,與此同時提升村子的文化氛圍,還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方式就是把藝術村打造成類似于義烏小商品城一樣的融合著多種藝術類型的地方,打造出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小院。然而,藝術村落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缺乏大的住宿購物一體化設施,無法長時間的留存客人,村落的宣傳力度不夠,位置比較偏僻,無法讓游客快速的找到等。為此,實踐團認為,應擴大宣傳力度,合理利用公路標語以及網絡,合理利用村中人力資源等籌建規范系統的游客中心,吸引客源。 實踐團采訪蓋金平先生 濃情中國結,文藝鄉村人 8月19日,實踐團再次來到藝術村落,恰逢丁記藤藝的傳承人丁先生在舍,團隊便針對藤藝的加工、宣傳及傳承對丁先生進行了一番采訪。丁先生侃侃而談,致力于打造精美的藤藝家具及其他藝術品的他曾為人大、政協及重要會議打造桌椅等用具,并得到一致好評,也讓大學生實踐團獲益匪淺。 本日,實踐團重點學習了四道盤長中國結的編制,中國結藝術館代理人孫靜老師帶領我們體會了中國結的編制,歷史及受眾,一下午的時間,遨游在藝術的天地中,我們也做出了自己的中國結,這讓實踐團更加喜歡藝術村落了。在授課過程中面帶笑顏,說在最新的藝術創新大賽中獲得優秀獎也大大增長了她繼續創新的勇氣與動力,并耐心為學員們講解中國結的制作細節,親手為學員調整,講述她在傳藝的過程中發生的趣事。例如外國同學非常喜歡中國結,學的也非常快,老師還將自己制作的中國結小螞蟻編成故事,收到了極大的關注,好評如潮。 在藝術的熏陶之中,孫老師也懇切的向我們道來她的一些難言之隱。做中國結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傳承才是意義,并不指望謀求暴利。另外藝術場館空間狹小,編制好的中國結已經掛滿了墻,無法容納更多的學員同時學習,也不利于迎接貴客。此外,諸如義烏等的中國結批發市場采用流水線生產已斷然失去了中國結手工制作的靈魂與寓意,用料差以及生產工藝粗糙令孫老師痛心疾首。團隊成員也為此黯然神傷,中國結的傳承人都希望能夠精益求精,做到細致有溫度的傳承,并內化為自己的稟性與情致。 孫靜老師細心授課 深入機構調查,走近基層民主 20日,實踐團隊的主要實踐計劃為進一步了解北戴河文化村落的占地面積,人口及經濟發展狀況,并取得相關數據。為此,他們來到了北戴河村委會,在這里,我們采訪到了書記助理兼大學生村官范金碩先生,范先生為實踐團隊的成員詳細地介紹了村子的基本狀況。據了解,北戴河村擁有約3000畝耕地,2017年的人均收入為一萬八千元,呈增長態勢,村民的生活依托耕地滿足所需,比較富裕。此外,村委會的主要職能為解決民生問題,對于藝術村落的規劃,起到紐帶的作用。范助理告訴我們,村民的院子出租與否完全自愿,而村委會則幫助村民將諸多的空閑庭院聯系并租給文人及手工藝術傳承人等,并無過多的干涉文化村落的建設。對于未來幾年的文化村落的大致規劃,范助理并未透露。 采訪范金碩先生 采訪過范助理之后,實踐團隊得到了村委會提供的藝術村的相關資料與宣傳手冊,為作進一步探究,來到了含有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女紅坊”,那里的藝術傳承人張媛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一門盈利綿薄的藝術,且不接受大量訂單,張老師說,村落的作坊距離家遠,最大的弊端便是冬天停止開業,這也是文化村落旅游無法四季常青的一大原因。為此,團隊成員感到惋惜。 最后一站,調研團來到了秦皇島市政府旅游局。在那里,旅游局辦公室主任接待了我們,并指出可以提供近年來戴河區的旅游大數據,并給實踐團隊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實踐團隊也有所啟發,相信這些數據將會為實踐團隊的綜合分析有所幫助。 一路上的采訪日記 為期四天的社會實踐,我們采訪了鄉里向外的諸多村民,包括餐館老板,農間勞作的村民以及政府官員,入駐藝術村落的文化傳承人,他們都熱情的回應了我們的采訪并為我們介紹了他們對村子的看法,這讓調研團十分感動。例如,一位坐在三輪車上的爺爺接受了實踐團的采訪。他表示,近幾年戴河村最大的變化便是衛生環境更加干凈了,蒼蠅等蚊蟲大量減少,百姓生活更加方便與健康。他進一步談到,戴河村仍被秦皇島市政府管轄,并未像其他村莊一樣被大肆改建,而是以文化村落的形式保留下來,這一點在村民的心中得到了贊賞。 團隊成員采訪村民 此外,實踐團的成員還采訪了村里正在采摘的幾對老夫妻,他們將新鮮的蔬菜捆綁好并運到集市上買賣,這也是戴河村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據了解,因無空閑庭院,他們仍居住在自己的院落中,并未出租給文化村落的傳承人們。 在進一步和一位村民自開的飯店老板的交談中,我們還了解到,村中的過年氣氛是十分活躍的,例如扭秧歌、敲鑼打鼓、走街串巷拜年等。并且藝術村里經常會組織村民文藝演出,村民還會自編自演,豐富村中文化生活。可見村里的文化氛圍一直都非常濃厚。 更有“嗯呢餐館”的主人,一位朝鮮族美食文化傳播者,我們在溝通下了解到,這里的商客獲得了政府的扶持,欣賞這里的藝術氛圍,也愿接待更多的游客。這也給團隊成員注了一劑強心針,他們更加堅信這個村子渴望與外人溝通,傳播他們的文化并支持村子的建設。 濃情文化村,傳遞正能量,謹在此感謝一路配合東秦實踐團的北戴河文化村落相關負責人,藝術家及過路人,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實踐的動力,短短四天,收獲滿滿,已有真情,常駐心間。望北戴河村發展越來越好,國家非物質文化傳承永垂不朽。 (編輯:郭坤宇) (責任編輯:葉兆霖) (圖:趙丹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