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工程學院2018級自動化一班的同學們在收到關于組織開展河海大學2019年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后,積極響應活動號召。紛紛開展了自己選擇的寒假實踐活動,開展的活動種類多樣,涵括范圍廣,前期準備工作充足,開展過程順利,實踐結果喜人,參與實踐的同學們都從中獲益頗多,開展活動所在的單位,社會各界也對本班實踐成果做出了高度評價。可以說,2018級自動化一班首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圓滿成功。以下是班級上出現的優秀寒假實踐活動的簡要總結與介紹,基本能體現出2018級自動化1班總體的寒假社會實踐水平。 物聯網工程學院2018級自動化1班的蔡蘇同學進行社會調研寒假實踐活動的地點定在了江蘇省皂河抽水站,由于她的家鄉位于廢黃河和京杭大運河的流經地,抗旱排澇問題是他們市的重大問題,所以在實踐活動的選擇上,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社會調查這一社會實踐分類,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家鄉抽水站的一系列工作和功效。而楊家豪同學為了報答師恩,給學弟學妹介紹河海大學的各種信息,選擇開展了訪母校感師恩寒假實踐活動,希望能為河海大學注入更加鮮活的血液。 水,是河海大學永遠都離不開的元素。作為河海大學的學生,2018級自動化一班的同學們所開展的寒假社會實踐自然也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蔡蘇同學去探索,去發現了自己身邊關于水的故事,真實了解了我國社會關于水的治理創新現狀,充分運用專業知識摸清情況、理順思路、為自己家鄉的水文治理創新貢獻河海智慧。而楊家豪等同學訪母校感師恩寒假實踐活動中關于水的概念則更為抽象,“吃水不忘挖井人。”朱熹在他的詩中也這樣寫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作為新一批的水之子,來到河海進行深造,卻也不能忘記母校對我們培養與塑造的恩情,是母校的點點滴滴筑成了今我,是海中的青蔥歲月筑成了今朝。在這次探訪母校的過程中,同學們看望了當時嚴厲卻關懷同學的老師,遇見了陪伴三年的好友同窗,這也給同學們追求更燦爛的未來提供了動力。滴水成川,百川歸海,河海的學子靠的正是千千萬萬從四方而來的優秀水之子組成的,團隊的這一次宣講旨在擴大河海的影響范圍,讓更多的同學能夠了解、認識河海并發現它的獨到之處,努力地為其吸納優秀人才,壯大河海的隊伍,讓河海的水可以永遠流動清冽,奔騰不息,而作為河海的一員,同學們也必將把這樣的責任扛在肩上,擔負起這光榮的使命。 在寒假社會實踐的開展過程中,2018級自動化1班的同學們不僅準備充分,開展過程順利,在具體的實施環節中也極富創新精神與嚴謹的態度。蔡蘇與楊家豪同學雖然開展的寒假社會實踐分類不同,但在過程中都秉承著河海學子認真嚴謹的態度,用數字和問卷勾勒出了一種全新的社會實踐模式。蔡蘇同學以一種專業的態度記錄了抽水站的各種數據,并用自己的見解解構了當今中國關于水的治理方法,而楊家豪同學則具有創新性地在宣講之前對自己的學弟學妹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數據統計,從各個方面詳細剖析了當今學生對于宣講的訴求與需要,如此以來,讓平日里高中學子早已習以為常的講座與宣講,在河海學子的手里,變為了能解決學生們實際痛點,滿足學生愿望的課堂。宣講,不再是歷史的刻板反復,不再是特色的單調介紹,而是包含著情感的一次平等對話。黃佳興訪母校實踐團隊,不僅開展了對學生的宣講活動,還特地為家長舉辦了宣講活動,力求從各個方面讓學生與家長都能體驗到河海大學的魅力。綜上而言,在寒假實踐過程中,自動化一班的同學們不僅很好地完成實踐,并在實踐中加入了自己的巧思與新意,盡顯河海風范。 在實踐活動后,同學們都各有收獲,有的,體會到了當今水治理的方法與問題,有的,感受到了老師的偉大與付出,有的,體會到了學弟與學妹的熱情,有的,體會到了自己身上日增的責任……但我想,雖然大家體會的感情各有不同,但實踐活動帶給我們共同的成長卻是絲毫不少。從河海大學開展的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在一個個不同的實踐項目中深入體會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在未來,2018級自動化一班的同學們肯定會從這次的實踐過程中汲取經驗,開展更多更好的實踐活動,屆時,我們一定能感悟更多,收獲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