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多家幼兒機構被曝出虐童事件,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許多孩子被欺負后往往會選擇沉默,家長的及時察覺顯得尤為重要。哪些跡象可能顯示孩子遭到欺負?面對欺負,家長能夠做些什么?孩子又該怎樣保護自己?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被欺負? 幼兒階段 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在受到傷害或者被欺負后,往往無法在家人面前進行清晰表達。家長們在觀察孩子時,可以多注意孩子身體、行為習慣、貼身物品的變化。 1、身體傷痕 如果孩子身體表面無緣無故出現瘀傷、抓傷等人為傷痕,就很可能受到了傷害。 2、睡眠出現問題 年紀較小的孩子很容易因為外界的刺激而導致作息上的變化。失眠、噩夢、尿床等很可能是孩子遭遇暴力侵害時出現的表現。 3、個人物品丟失或損壞 如果孩子的鞋子、文具、衣物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者破損,家長一定要留心。 小學階段 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健全,承受能力較低,被欺負后往往會表現出驚恐慌張的模樣,很容易選擇逃避上學。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日常起居、思想變化。 1、自我傷害傾向 受到暴力侵害的孩子,在心智還沒有發育健全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自我傷害或者自虐的傾向。孩子以任何形式進行的自我傷害,都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2、不愿意上學了 如果平時很乖巧、總是準時上學的孩子忽然出現無端逃學、裝病請假的現象,家長們可要注意了,有可能不是因為孩子厭學、不想上學,而是在學校被人排擠、欺負。 3、上廁所等習慣改變 孩子非要回家才上廁所,或是非要回家才使用浴室。學校的廁所、浴室很可能已經成為他在學校受到傷害的暴力場所。 中學階段 初高中階段的孩子,大多處于青春期,很多事情不愿意和父母傾訴。即使在學校受到欺負,一般也會選擇自己默默忍受。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言行異常。 1、抱怨有同學針對他 千萬要重視孩子語言上的信號。如果孩子抱怨有同學針對自己,這是孩子在向家長尋求幫助的信號。家長可以先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試著緩解這種情況,并在一定時間內加以詢問。如果孩子說的是長期的針對,那就更得多加注意了。 2、自尊心受挫 如果孩子經常回到家都帶著傷心、沮喪情緒,很可能在學校受到言語誹謗等精神方面的傷害。在學校受欺負的孩子,可能會變得更加依賴家長,并且變得孤僻、怕生,沒有自信。 3、欺負兄弟姐妹或更小的孩子 在學校受欺負的孩子有時會轉換角色變為施暴者。如果向來乖巧的孩子開始欺負兄弟姐妹或者更小的孩子,有可能是他自己在學校遇到了傷害。 孩子受到欺負,這些話家長不要說 1、“你倒是說話啊,怎么欺負你的!我不知道,怎么跟老師說?”(孩子心情已經很糟了,不想再提那些事情。) 2、“他怎么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我不想聽借口,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需要的是安慰,不是理性分析。) 3、“你要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我又不能保護你一輩子!”(可是眼下的事情孩子已經無法獨立解決,需要家長伸出援手。) 4、“他打你,你打回去啊!怎么這么老實,這么軟弱!”(過于理想化,打架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5、“哭能解決問題嗎?以后遇到這樣的事兒,馬上找老師!”(孩子先來找你,首要是安撫,別只把孩子推給老師。) 孩子受到欺負,家長應該這樣做 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傷害,除了追究施暴者的責任外,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長能否處理得當,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處理得好,能起到保護孩子、教育孩子的作用,也有利于孩子敞開心扉,走出陰影;但如果處理不好,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長。當孩子被欺負時,試試下面這幾點: 冷靜,最重要的是孩子 當孩子愿意給你講述自己被欺負的情形時,請保持冷靜,不要慌張。 他們談論受害時可能是平靜的也可能是害怕的,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作為他們最信任最親愛的家人,你都應該很好地傾聽并作出回應,讓孩子知道這個情況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么事情,父母都會站在他這一邊,支持他。 你堅定的回應可以幫助孩子形成他的態度,這意味著你們將開始一起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共情,先別追問過多細節 如果孩子是被同伴欺負,不要一味地安慰孩子別和對方計較,因為這有可能讓孩子誤以為被欺負是因為自身的問題,讓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與自責。 對孩子表達共情是很有幫助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向孩子傳遞出這樣的信號:他們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常態”,你對于他們遭受的殘酷對待感到非常痛心。 接納,父母絕不拋棄你 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后,很容易出現極端的情緒,比如對于人際關系異常抗拒,不愿意上學等。這個時候家長要寬容對待,因為孩子很可能正處于應激狀態,不要對他產生二次傷害。 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什么,在他的身后都有個強大的后盾,他不用畏懼強權,爸爸媽媽會給他應有的保護。要讓孩子相信他能依靠你。 安撫,先平復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更看重別人的關心和關愛,這是要在第一時間讓孩子感受到的。 越早把情緒處理好,對孩子的傷害和日后的影響才能越小,這比起解決事情本身更重要。另外,讓孩子看到你處理這件事的態度和方法,對他來說也是學習應對問題的機會。 感謝,你肯將事情講出來,很勇敢 告訴孩子你很感謝他有勇氣告訴你這件事,勇氣對于克服恐懼、尷尬和自我懷疑是一個很重要的肯定。同時也肯定他:只有你愿意談到這個事情,家長才有機會可以幫助他,這也是很了不起的。 比較有效的一種表達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氣告訴我這些,盡管這么艱難,你卻依然愿意告訴我,謝謝你的信任。” 陪伴,長久地給予支持 和孩子談論欺凌事件之后,進行追蹤詢問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并不是一次單一的受傷害行為,它經常重復發生,所以家長和孩子間一次對話不可能解決整個問題。 在最初的談話過后,家長應該時刻和孩子保持聯系,確保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持續地給予支持,跟他們討論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對孩子進行長期、正確的引導。 追責,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孩子的權益 當得知孩子被暴力傷害后,家長們一定要主動站出來,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選擇逃避。 一定要讓那些傷害孩子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千萬不要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態度,否則他們將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傷害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