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菜上市以來,每天可賣1000份以上,已遠銷貴州、上海、廣州等地?!卑⑴d記集團董事長劉英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中餐菜品很難標準化,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倒逼餐飲企業轉型自救,趟出一條“餐飲零售化”之路。 重慶市商務委員會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該市餐飲商戶復工率達94.3,餐飲消費復蘇率91.8,高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記者注意到,“轉型發展”成為當地餐飲企業的共同課題。不同體量、類型的餐飲企業交出不同的“答卷”。 當地知名餐飲企業阿興記集團從事餐飲經營30年。經過80多天的努力,阿興記成功將辣子雞、酸菜魚和魚香肉絲等具有重慶味道的菜品開發成標準化的“方便菜”——中央廚房做好的成品或半成品洗好、切好的生鮮食材及料包進行急速冷凍,每道菜保持食材的新鮮。消費者不用洗菜、切菜,只需按包裝上的說明熱一熱,或者炒一炒、煮一煮,幾分鐘就能做好一道菜。這就是阿興記探索的“餐飲零售化”模式。 劉英告訴記者,相較普通外賣菜品,速凍的“方便菜”色、香、味、形保留更好;同時送餐輻射半徑也大得多。堂食的輻射半徑一般是30千米,外賣約為5千米,而“方便菜”零售通過冷鏈運輸可輻射全國,保質期270天。這種零售化模式讓餐飲企業無需到處開店,可以用低成本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零售化是餐飲企業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餐飲的終極狀態是“堂食+外帶+外賣+零售”。而今年在疫情的“催化”下,餐飲零售化將迎來爆發的元年。 除了創新生產方式謀自救外,也有餐飲企業在疫情期間選擇“逆勢抄底”。 五斗米集團在2020年3月后開設連鎖店30余家。其負責人表示,危機中蘊藏機會。在五斗米看來現在正是整合人才、旺鋪,開新店、布局全國市場的好時機。疫情前要找到好地段的餐飲商鋪非常難,而現在找的商鋪地段又好、成本又低。 此外,該負責人認為,疫情對餐飲市場的“休克式”沖擊是暫時的,但導致的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變化是深刻而長遠的,分鍋、分餐、公筷成為趨勢。五斗米推出的三峽船說活魚館,就以生態健康活魚為主打,采取“一人一鍋”的模式,切斷“口口相傳”途徑,減少用餐過程中交叉感染及其它食源性疾病傳播,讓消費者用餐更安心。 疫情影響餐飲實體門店生意的同時,也讓線上訂單迅速增長。 重慶老字號產品“陳麻花”已有83年歷史,以“手工制作、少油不膩、鮮香酥脆、入口化渣”的特點,受到往來重慶磁器口古鎮的游客們熱烈追捧。自2月快遞恢復發貨后,陳麻花線上訂單爆發式增長,緊急招聘客服等人員,并陸續入駐多個電商平臺,全面開啟線上銷售模式。 重慶市商務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市場明顯回暖。該市餐飲行業呈現出火鍋好于中餐、堂食好于宴席、社區店好于商圈店、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等特點。餐飲業市場主體煥發新生機,1至5月,該市新增餐飲從業單位833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