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家對于保健市場進行了力度空前的整頓,在蕩滌了行業邪氣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企業特別是服務營銷企業的銳氣。按照正常的節奏,今年應該是保健行業的調整年,疫情突發,一下子讓本來虛弱的保健市場與消費者規模化隔離。然而,如果以此推斷服務營銷停止,那肯定是一個錯誤的論斷。 從監管動向上看,服務營銷順應發展。去年國家強力整頓保健市場,已經初見成效,以保健食品為例,去年下半年,市場監管部門共抽檢15833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為70批次,不合格率為0.4%。監管部門整治保健市場的目的,是要讓其更加潔凈。清理了屋中的垃圾,也一定會重新擺放好其中的設施,而不是要拆掉房子。健康中國的大目標中不可能缺少健康食品的貢獻。疫情沒有改變國家大的決策,最近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促進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這其中不可能沒有服務營銷的支持。 從行業走向上看,服務營銷順應市場。數據顯示,過去6年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穩步上升并保持每年兩位數的同比增速。以保健食品為例,去年中國市場規模約為3970億元。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行業發展趨勢,預計今年我國市場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疫情到來,削弱了市場的消費能力但是強化了公眾對于健康產品的需求意向,二者沖抵,保健行業增勢不減。食品特別是以特殊食品為代表的健康食品的消費,背后是生活方式、健康知識乃至文化觀念的教育和引導。對于居民健康素養只有17%的國人而言,承載著教育和科普的服務營銷不僅是拉動保健市場消費的主流,而且是提升公眾健康水平的動力。去年,全國從事保健服務的終端門店達180萬家左右。這些銷售終端也是健康知識科普的亮點,可以說,只要有健康食品的流通,只要有食育的需要,只要有健康產業的成長,就會有服務營銷存在。 從消費趨向上看,服務營銷順應需求。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約占75%。降低或減少發生各種疾病的風險,讓大眾“不得病、少得病、晚得大病”,對亞健康進行干預,是保健食品的作用,而讓這個作用落地生根,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服務營銷。疫情帶來的宅生活,拉升了全民兩個需求,一是社交需求,公眾對于面對面交流的渴望強烈,二是健康需求,公眾對于增強免疫力、運動營養、減脂等產品的消費增長,這兩個需求正是服務營銷的精華。可以預見,未來我國居民對于健康食品的需求狀態是:老年消費群體不斷擴大,80、90后消費群體的快速普及。新生代消費者群體的崛起。疊加消費觀念轉型將有效擴容健康食品市場的整體需求。服務營銷將進入滲透率和黏性比率提升的快車道。 必須指出,疫情也是繼國家整治之后,對于健康食品服務營銷行業的又一次優化選擇。一方面,在依靠短線的虛假宣傳等手段進行操作的企業,失去客戶退離市場之后,多數業通過線上溝通,云端傳播的形式,進行非常時期的自我維護,留下了忠誠的客戶和優質的團隊,并且與專家的融合更加緊密;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沒有松懈對于健康食品營銷渠道的監管,對于夸大宣傳、詐騙等行為,堅持打擊,一些依靠老套路蹭新冠肺炎熱點營銷的企業被查處,一些線上欺詐的行為被處罰,以后走到線下回到顧客身邊銷售保健食品的,都是更加規范更加優質的服務營銷企業。可以肯定,經過了疫情期間的歷練和選擇,健康食品的服務營銷將會更加優化。未來的服務營銷更多的不是靠禮品、靠聚餐、靠講口來籠絡顧客,而是靠品牌、靠服務、靠真誠來拓展市場。 由此可見,健康食品的服務營銷思考的不是面對挫折是否繼續的話題,而是遵紀守法高質量發展的追求,疫情中公眾聽到了病房里治病救人的故事,疫情后國人需要得到保健食品承載的科普知識。重新落地面向消費者的服務營銷融合了多重優勢,必將會成長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