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媒體消息顯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指出,2019年將出臺穩消費措施。1月9日,家電汽車類板塊應聲而動,高開領漲。 寧吉喆指出,從具體的舉措來看,將制定出臺穩住汽車、家電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完善住房租賃、家政服務、養老、托幼的配套政策,挖掘農村網購和鄉村旅游消費潛力,破除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投資準入的體制機制障礙。同時,我國有近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要持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 2018年社會零售消費商品總額增速的下行,引發市場有關“消費降級”的討論。市場普遍認為,消費作為慢變量,受收入增速趨緩、居民債務率較高等影響,消費增速下行的趨勢難以改變。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公開論壇上表示,2019年調控戰略中,穩消費比穩投資更重要。短期內應有一些對沖舉措,中期來看要推動收入分配改革。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著汽車保有量逐漸增長,汽車類消費增速已經逐漸放緩。房地產市場降溫之后,也對家具家電裝潢等相關消費領域帶來影響。因此,消費需求走弱的壓力較大,需求放緩是趨勢性的。 中信證券固收團隊指出,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計同比增速,持續小于GDP累計同比增速,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比減少,會抑制居民消費潛力。減稅政策雖能緩解可支配收入占比減少的現象,但目前來看稅率仍然較高,意味著短期內消費不會有大幅的回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指出,2019年將推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舉措。外界普遍認為,增值稅稅率有望繼續下調,針對小微企業的減稅政策也有望加碼。降低增值稅,有助于減輕居民消費的稅收成本。 “消費是讓老百姓掏錢,并不是簡單刺激政策就能實現。要穩定消費,需要完善配套措施,改善營商環境,讓居民有能力消費,敢于消費。像加強社保體系建設,打消后顧之憂,讓居民放心消費;促進產業升級發展,讓供給端能夠生產出居民需要的消費產品,緩解大量消費流向海外的狀況;推動收入分配改革,限高擴中提低,縮小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層規模等”,劉學智指出。 “2019年要穩消費,是否可以考慮降低消費稅,以促進國內消費。”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從消費具體版塊來看,汽車是拖累2018年消費數據的最大因素。劉學智表示,我國汽車購置成本顯著高于其他大多數國家。汽車類消費稅有下調空間,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也可以加大。各類優惠政策的逐漸取消,對汽車消費帶來顯著影響,最近半年來汽車消費增速持續大幅下降,甚至跌幅超過兩位數。 呼吁下調消費稅的聲音一直都有。我國消費稅是在對貨物普遍征收增值稅的基礎上,為調節消費行為,對少數消費品再征稅。我國開征消費稅的商品品類包括,煙、酒、化妝品、成品油、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實木地板、高檔手表、小汽車、摩托車、電池、木質一次性筷子、游艇、涂料等。 2018年汽車消費增速的下降,跟汽車購置稅效用的減弱有關。2018年汽車消費的回落,也引發業內更多思考,限定期限的車購稅優惠政策,促使汽車消費提前釋放,透支未來消費,也加大了行業波動。 回顧以前促消費舉措,包括汽車下鄉、家電下鄉、家電節能補貼等。比如曾經出臺的“汽車下鄉”政策,對購置限定排量的微型客車等,會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家電節能補貼,則是對購買節能家電產品,給予特定比例的財政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