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二十多年奮斗,家政服務已從破土幼苗成長為一個利國利民的行業,為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做出了貢獻。 事物發展是螺旋式上升,家政服務發展亦如此。社會發展擴大了家政服務的天地,但也對家政服務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機遇與挑戰并存。 如何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做大做強中國家政服務? 一、家政服務發展態勢、面臨問題的分析 1、發展機遇分析: 我們正處于人均收入不斷提高、家庭生活現代化、人們追求健康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時期,但又是人口老齡化、家庭規模小型化、空巢化的時代。 1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家庭服務購買力成正比。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00元時,居民對家庭服務需求激增,家庭服務業進入迅猛上升階段。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拉動了家政服務業發展;人們對家政服務也不斷提出新的需求。家政服務行業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2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2013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突破2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4.9,比聯合國規定10的老齡社會標準高出4.9個比例;預測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家政服務是養老服務的基礎,人口老齡化給家政服務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做好這2億多老人居家養老服務,是我國家政服務業面臨的時代課題。 3家庭規模小型化、空巢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山東省近五年空巢老人以每年5500萬人激增,2015年末全省空巢老人超過1億多,高于國際平均水平。 無論是家庭小型化還是空巢化,都對家庭服務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空巢老人家庭,更需要全方位的家庭服務。 4國人追求健康生活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深入發展,國人生活已從溫飽型轉入追求質量的健康型。健康服務產業的興起,給家政服務帶來新的機遇。 這四大社會需求,給家政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天地。 2、家政服務業面臨問題的分析 1家政服務總量滿足不了社會需求 我國大中城市約有40家庭需要家政服務,滿足率不足50。 2家政服務服務檔次滿足不了社會需求 隨著家庭生活現代化、追求健康化及人口老齡化、簡單家務勞動性的服務需求相對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家庭健康護理、中級的“知識技能型”服務越來越有市場。 3服務質量滿足不了社會需求 隨著家庭服務社會化,人們對家政服務員這個商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然而,我們的家政服務質量滿足不了社會需求。 原因有二: A 、服務隊伍基礎素質低。從山東河南兩省家政從業人員構成看:農村進城務工者占了總數的62.5,城鎮失業人員占33.4;兩者合計占了總數的95.9。 B、家政服務教育短板、培訓不足 4從業人員季節性缺失滿足不了家庭需求 家政服務員大部分來自農村,農忙時、節假日要返鄉,從業人員出現季節性的缺失。而節假日又是城鎮家庭團圓日,家庭服務需求更多,于是保姆、鐘點工難求。 3、從發展環境分析 1家政服務發展有了強勁東風 家政服務越來越得到黨中央國務院各級政府重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國辦發〔2019〕30號。 2家政服務的品牌得到社會認可 家政服務成為百姓生活離不開的幫手,知名企業及服務品牌得到社會認可。 4、從家政服務市場分析 1管理主體缺乏統一協調能力 家政服務越深入發展越需要行業主管的強有力的綜合協調能力 2行業門檻低 家政服務行業承擔著社會就業的重擔,職業門檻一直沒有建設好。由于門檻低、家政企業良莠不齊,經營差,這是行業發展緩慢地一個重要內因。 3缺乏法律體系支撐 家政服務市場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支撐。 4市場監管難到位 家政服務行業肩負一手托兩家的重擔,服務市場監管非常重要!由于缺乏法律體系支撐、管理主體不到位,家政服務市場監管是老大難問題。 5、從家政服務隊伍建設分析 1職業門檻短板 家政行業成為低端勞動力的去處,即使沒有文化的60歲的大媽也進入家政隊伍。這是造成家政服務隊伍素質低的基礎原因。 2服務技能培訓不到位、不規范 家政服務技能培訓不到位,不僅地區之間、企業之間差別較大,而且有的培訓流于形式,致使家政服務隊伍素質提升緩慢。 二、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中國家政服務業的建議 認真落實《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國辦發〔2019〕30號和《巾幗家政服務專項培訓工程實施方案》人社廳發〔2016〕83號,要求到2020年全國家政服務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全面發展。如何轉型升級?往哪里轉? 1、從簡單家務勞動型向家庭護理型轉變 從低檔次向中高檔次升級,放開“二孩”的政策需求母嬰護理,呼喚家庭護理服務。 2、家庭護理服務的主要群體 老年護理服務、母嬰家庭護理、病人家庭護理 3、轉型面臨問題的破解 1“醫養”結合,開展家庭護理必須有衛生服務支撐。 家政服務的家庭護理,基本是生活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和休息睡眠護理四類內容。無論是老年家庭護理、母嬰家庭護理還是病患家庭護理,都需要醫療衛生服務的指導和評估。只有“醫養”結合,才能打造健康的家政服務。然而由于管理主體不同,“醫養”結合面臨難題,這是制約家政服務轉型的一個瓶頸。 建議:家政行業協會主動出擊,積極尋求衛生部門支持;家政企業也要主動與醫療單位互動,尋求合作點。 2將“老年護理保險”納入社會保障 家庭護理不僅有利于醫患雙方,還節省了醫療費用;尤其是老年人家庭護理更是關系到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因此,老年家庭護理應納入醫療保險。 建議: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實行老年介護保險 解決了這兩個瓶頸,家庭服務護理就能全面深入發展。 4、從簡單無序的粗放型向專業標準化、職業規范化轉變 在專業化建設上:家政行業雖然劃分了月嫂、保潔、養老服務等若干個專業,但缺乏專業標準,更缺少評估體系。 建議: 第一,家政專業化建設必須從簡單化向標準化轉變。其標準化首先是規范化,全國家政服務專業流程、服務質量、服務要求等,都要有統一明晰的標準。 第二、要有科學的評估體系。家政學是多學科交融的學科,其服務評估是系統性的。由于目前缺乏教育體系支撐,家政專業的評估需要有相關學科參與,不能關門自評。 第三、家政服務作為一項社會職業,必須設立職業門檻,入職者要具備基礎條件。 5、從業人員從“大媽式”向知識化、年輕化、技能化轉變 1設立職業門檻,家政服務隊伍建設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2不斷吸納大中專畢業生,這是家政服務隊伍建設的生力軍 建議: 一是政策留人。家政服務隊伍社會地位低是由多種因素構成,其中之一就是從業人員缺乏社會保障。建議相關部門溝通,為大中專畢業生從事家政服務出臺社會保險政策 二是發展留人。家政服務是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我們不僅把發展遠景展現給從業者,更要為他們個人發展設計一個實在的臺階。 6、家政服務管理從行政化向法制化轉型 1加快家政服務法制化建設,建立健全市場法規 2管理主體明晰、統一,解決管理制度不明確的問題 7、職業培訓從“勞務型”向“技能、人才”轉型 家政服務發展升級,其職業培訓必須從“勞務型”向“技能、人才型”轉化,而培訓轉型必須建立、發展家政教育體系。 8、從“關門”做家政向“開門”辦家政轉型 建議:1加強宣傳,樹立良好的家政行業形象。家政服務社會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我們要注重宣傳、善于宣傳,提高社會知名度。 2善于溝通、積極互動、向互動要效益 家政服務是與多個行業交叉的綜合服務,互動幾率多。互動將給家政企業。家政產業帶來無法估量的發展機遇。 9、加大對家政培訓機構的資金扶持力度。 增加對家政服務工程培訓補貼,減輕家政培訓機構的資金壓力,讓家政培訓機構拿出全部精力用于培訓教學和學員安置,讓更多的貧困人員和留守婦女及下崗職工學到一技之長,充分調動我國剩余勞動力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就業創業精神,達到國家精準扶貧、脫貧的預期效果。培訓經費嚴重不足。由于培訓人員逐年增加,而培訓老師的課時費用,器械材料費及教材等費用日益增加,對大部分家政培訓學校來說負擔更重,基本算是負債培訓。因為我們要鼓勵家政培訓學校不收取費用,這樣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農民工參加家政技能培訓,填補目前國家家政服務人員短缺現象。培訓所需要的資金,故懇請發改、人社及商務等部門統籌謀劃,計劃列出家政技能提升培訓專項資金,在家政技能提升方面給予大量的資金扶持或提高家政技能培訓資金補貼數額,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再現成效,確實做到貧困戶脫貧后永不返貧現象的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