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周邊,探索新的快遞包裝發展模式 為了了解青島市快遞垃圾現狀,探索快遞包裝的新模式,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中國石油大學綠遞實踐隊8名隊員立足于青島市黃島區、市南區、嶗山區,以所在地區的高校及周邊快遞驛點、社區、廢品回收站、快遞中轉中心等為調研主體,展開“以3R1D原則構建綠色包裝的可循環系統”為主題的調研活動,本次調研進行14天。 初步調研:立足高校周邊,探索快遞垃圾現狀 實踐隊從學校出發,展開對周邊高校及快遞驛點的實地調研。實踐隊依次走訪了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等高校。針對學生這個大群體展開初步調研,通過對學生的采訪了解到:目前學生每周的快遞收發量較小,但由于學生眾多,導致總的快遞收發量較多,學生對于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也沒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對于收取到的快遞包裝隨手扔掉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隊員們來到中國海洋大學展開調研 任澤陽攝影) (隊員們來到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展開調研 任澤陽攝影) 與此同時,實踐隊也走訪了高校周邊的快遞驛點,通過對快遞驛點負責人的交流了解到:快遞驛點普遍存在回收快遞包裝的機制,但由于學生對此不太重視,導致此項措施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實行。 (隊員們與快遞驛點負責人深入交流 任澤陽攝影) 繼續探索:進入廢品回收站,探索快遞包裝的回收量 在調研完各大高校后,實踐隊來到了黃島區元秀廢品回收站。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各種各樣的回收垃圾,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快遞垃圾。針對我們的調研主題,實踐隊成員與廢品回收站的大爺交流后了解到:每日回收到的快遞包裝的數量比較大,主要來源于各大社區的快遞驛點,其回收到的種類主要以硬紙板為主,另外還有許多泡沫等。廢品回收站回收到的快遞垃圾,會在存儲比較多后賣至青島海王紙業進行再加工,然后投入市場。海王紙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快遞包裝上面附帶的膠帶對于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有較大影響,甚至對于膠帶比較多的快遞包裝無法進行回收利用。 (隊員們來到廢品回收站展開調研 任澤陽攝影) 深入探索:走進城市管理局,探索快遞垃圾治理現狀 實踐隊通過上網查閱資料了解到,2018年出臺了《快遞暫行條例》、《快遞封裝用品》等方案,對快遞垃圾的治理和綠色環保的快遞包裝的使用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實踐隊也在調研期間走入城市管理局,與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交流后了解到:目前青島市正在大力治理快遞垃圾,但是由于目前快遞垃圾現狀較為嚴峻,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已經初步開始嘗試使用綠色循環的快遞包裝來代替原始包裝。同時,也將出臺其他相關政策,并且督促實行,盡量有效減小快遞垃圾的產生 (實踐隊員來到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城市管理局展開調研 任澤陽攝影) 問卷調查:調研社會群眾對于綠色快遞包裝的態度 最后,通過實踐隊成員的相互討論,建立了一份有關綠色快遞包裝的問卷。通過對高校學生和社會群眾進行電子和紙質版問卷的調查,并通過回收到的有效問卷表示:目前人們對于快遞包裝回收普遍支持,對于快遞包裝綠色化保持樂觀態度,但由于綠色快遞包裝材料的價格較高,導致目前社會群眾對此不太能接受,尋找一個價格便宜的綠色快遞包裝將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隊長劉凈慧在萬達茂對社會群眾展開問卷調查 任澤陽攝影) 本次社會調研,綠遞實踐隊通過實地調查和調查問卷的方式我們了解到了最為真實的數據和資料,掌握了快遞垃圾的現狀,了解到了綠色快遞包裝的可實行性和實行過程中的困難。調研結束后,,隊長劉凈慧表示:“快遞垃圾是影響生態環境的一個重大方面,經過調研可以發現,實行綠色快遞包裝的循環化使用是解決快遞垃圾的一個可行性方案,但考慮到價格和人們對其的接受度,這個方案要得到大范圍地區的實行仍需一段時間。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從自己做起,為基本解決快遞垃圾問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UPC調研中心·綠遞實踐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