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全長4440公里,是中國第三大河、亞洲第五大河、世界第十大河。 一百多年來,中外出版過十幾部旅行黑龍江的著作,但是,由于歷史的局限,大都是記述黑龍江的某些段落,并不是全程,因此留下許多遺憾。 近日,黑龍江省雞西市著名作家王曉廉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他所撰寫的紀實性散文《從源頭奔向大海——黑龍江旅行記》一書,已經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隆重推出。2018年秋季,王曉廉帶領三名青年攝影師,利用44天時間,駕車全程考察采風黑龍江。從源頭大興安嶺西麓的興安里濕地開始,途經大雁河、海拉爾河、額爾古納河、在恩和哈達進入與石勒喀河匯合的黑龍江上游,在黑河進入與結雅河匯合的黑龍江中游,在撫遠稍事整休后,又進入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行進在與烏蘇里江匯合的黑龍江下游、阿穆爾河近千公里的旅程,直到入海口奧澤爾帕赫,俯瞰韃靼海峽萬頃波濤。他與攝影師們餐風宿露,不辭辛苦,沿黑龍江兩岸采風,造訪當地風土人情,由此寫下紀實性散文43篇。加上精選的攝影作品213幅,組成了這部圖文并茂、頗具分量的文學著作。 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記述黑龍江全程風土人情的紀實性散文著作。因此,極具開創性、開拓性。 黑龍江省作協散文創作委員會會長、著名作家門瑞瑜為本書撰寫序言《北國好風光 盡在黑龍江》。他說:“王曉廉游遍了黑龍江流域的奇峰和麗水,豪情滿腹筆生花,下筆如有神,歌頌黑龍江的動人故事,動聽的聲音。”“讀王曉廉的游記散文,是散文的詩,是詩的散文,是風俗畫,是黑土詩,詩情畫意,情景交融。語言是這般的樸素平實,自然順暢,有行云流水之妙,山山水水,給人以無限遐想之趣,走筆處處給人以藝術審美,享受美感之悅。王曉廉出生在黑土地,扎根在黑土地,辛勤耕耘在黑土地,縱情歌頌這片黑土地。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王曉廉記游黑龍江的散文藝術,獨樹一幟,自成一家,讀者認同。” 本次黑龍江采風活動由尚8文化集團支持。北方文藝出版社已把該書作為2022年重點書目,強烈推薦。 作者王曉廉,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協會會員,一級作家。畢業于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中文系、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產業高研班。他曾上山下鄉當過知青,也曾參軍鐵道兵、基建工程兵部隊當過戰士,因此養成了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做什么事情都堅持到底。四十多年來,他無論是在雞西市的勞動、黨史、文聯等部門工作,還是在民營文化企業就職,都堅持業余文學創作,陸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人民文學》《當代》《北京文學》《北方文學》《福建文學》《散文》《中華散文》等200多家報刊發表作品。出版的專著有:詩集《美的風情畫》《海闊天空》,散文集《天涯月》《情山戀水》《牧馬人的晨昏》《無緣雪季》《碧夢千回興凱湖》《大美興凱湖》《美哉興凱湖》《水闊天高——黑龍江散文游記》《讓愛的陽光把世界照亮》《王曉廉散文精選·花島》等12部。另有《三軍戰士的敬禮》《小鹿不要怕》《界碑》《美麗的興凱湖》等5篇作品被選入北京、湖北、湖南等中小學語文課本。(梧桐雨) 本書封面 徜徉在大興安嶺烏爾其漢母樹林 在哈巴羅夫斯克與同行攝影師航行在阿穆爾上 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列寧銅像前合影 戀戀不舍離開黑龍江(阿穆爾河)入海口“鳥島” 黑龍江(阿穆爾河)入海處韃靼海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