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懷仁縣地處雁門關外,歷史上就是農耕與游牧融會發展之地。仁德牧場正是坐落在這片農牧文化悠久的土地上,也是遠近聞名的奶牛養殖企業。之所以聞名,一方面是仁德牧場主郭永林的特殊經歷,另一方面是仁德牧場快速發展和現代化的牧場運營模式。 走近懷仁縣毛皂村,遠遠的能看到一排排整齊劃一的牛舍,踏進牧場就讓人感受到智能化應用無處不在。自動門禁設備、奶牛電子耳標、自動計步器、全自動化擠奶設備、精準飼喂系統、自動溫感風扇、自動感應噴淋及高清視頻自動監測設備等智能化裝備映入眼簾,不僅使牧場充滿著科技氣息,更讓人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而這些僅僅只是仁德牧場智能化管理的一部分。據介紹,仁德牧場在伊利集團開發并免費為其提供的“牧場智能運營管理平臺”基礎上,不斷完善智慧化建設,已經升級為“智慧型牧場”。 郭永林是名副其實的“跨界”養牛人,他以前從事煤炭、房地產經營,2014年憑借敏銳的判斷力決定跨界養牛。經過多方考察,他最終決定與伊利合作。為支持郭永林籌建牧場,伊利指派了專業土建工程師,住在牧場因地制宜幫助牧場設計規劃。幾個月后,仁德牧業正式運營,但出于謹慎考慮,郭永林首批只引進了900頭牛。 “毫無頭緒”正是郭永林最初的養牛狀態,郭永林也讀了很多關于養牛的書籍,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卻存在操作困難、理論與實踐銜接有較大出入的問題。伊利深知跨界養牛的難度,牧場投產后立即派駐了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駐場服務。為了幫助牧場解決技術與管理問題,伊利安排專人點對點幫助牧場進行SOP植入,將奶牛全生命周期管理標準與流程,通過人員現場示范、指導、講解、培訓等方式全面傳授到牧場每一個運營崗位,使牧場快速實現了高效規范運營。 養殖技術問題解決了,郭永林又開始琢磨上了“種地”。青貯是奶牛養殖中最重要的粗飼料,也是牧場最廉價、最優質的飼草資源,優質的青貯是保證奶牛高產的基礎,然而品種選擇、田間管理、青貯制作都會影響青貯質量,加之仁德牧場的土地屬于鹽堿地,想要培養優質青貯則難上加難。于是,郭永林向伊利奶科院尋求技術支持。在了解到其需求后,伊利委派種植專業技術人員,將奶科院試驗田成功選育的優質青貯品種引用到了仁德牧場的種植地,并從播種、田間管理到收獲給予指導和幫扶,同時還為牧場免費提供大數據農業平臺技術幫扶,采用衛星遙感+算法模式服務指導牧場種植,幫助牧場實現土地精準管理,使牧場的青貯種植實現了優質、高產。 就這樣,仁德牧業在短短的6年時間內實現了單產從最初的28公斤提升至了目前的39公斤,牧場的養殖規模從900頭擴大到4500頭,成功躋身于中型牧場之列,郭永林也因此成為當地聞名遐邇的“養牛達人”。 仁德牧場主郭永林參加第十六屆伊利“牧業精英”研討會 2020年8月19日,伊利集團在呼和浩特舉辦了“牧業精英”研討會,郭永林作為高產代表分享了單產提升的經驗,也積極參與了“突破40公斤”的攻堅單產研討。兩天的時間,郭永林感覺過得分外充實,他覺得不僅開拓了視野,了解和學習到了很多新的養殖技術,更是通過研討和“思想的碰撞”收獲了破解單產40公斤方法與路徑。談到“牧業精英”研討會,郭永林表示“能夠作為牧場代表參加伊利‘牧業精英’研討會分享養殖經驗并參與課題研討我感到非常自豪,也非常珍惜這次能夠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伊利是務實的企業,這次學習到的‘干貨’不少,有些項目目前我的牧場已經開展,但有些還沒想到甚至沒有關注到,需要盡快消化,應用到牧場養殖中,總之一句話,此次呼和浩特之行收獲頗豐,不虛此行”。 仁德牧場副總經理任文敏會場分享高產經驗 伊利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引領作用,秉承產業鏈共贏理念,全面幫扶上游養殖業發展,以技術創新求突破,以管理精細要效益,以金融支持助發展,全方位提升養殖業水平,打造現代化牧場,從源頭保障和提升品質,為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在幫助奶農增收脫貧的同時,助力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在伊利的帶動下,500萬養殖從業者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2014年至今,伊利在全國范圍內發放奶款近1300億元。伊利幫助合作牧場的奶牛日單產水平整體提升突破8公斤。 在伊利的引領支持下,像郭永林這樣的新時代牧場主不斷涌現,一座座現代化、規模化牧場也不斷拔地而起。郭永林作為其中一員并未止步,他計劃通過自繁及外購的方式繼續增加存欄,要在規模化方面再邁一個新臺階。同時在現有牧場基礎上,郭永林計劃三年內再新建一座5000頭規模牧場。因為郭永林始終堅信“不論牧場規模做多大,我都是伊利最忠實的合作伙伴,我信賴伊利。有伊利的支持,我有信心把牛養好,把養殖場做的更大,與伊利共同去實現我們的奶業強國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