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擾? 與朋友們在一起時,明明客觀開朗;獨處時卻焦慮不安,心情低落? 一個整天噓寒問暖,另一個惹事不斷,為啥女神還是選擇了后者? 生活中,有無數看似不合邏輯的故事,背后卻蘊含著神秘而又復雜的心理學原理。 抖音上,有一個專注心理學的科普賬號@人類觀察所,通過自制情景短劇,將心理學知識解釋得一清二楚。目前,這些“動物”小伙伴們,已收獲720.1萬粉絲和4359.0萬個點贊,在去年年底舉辦的“2019DOU知創作者大會”上,被評為“抖音最生活化心理學達人”。 你的心理,我來治愈 @人類觀察所為什么如此受歡迎? “如果有壓抑情緒,或是長時間心情煩躁、負面情緒較重,負能量爆棚,即將黑化,可以私信我,阿柴試著幫你走出困境,當你的治愈僚機。”這句置頂在@人類觀察所賬號簡介中的話,或許能說明個中緣由。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面臨類似如下選擇:花50元買了張電影票,看了一半后發現,這部電影是個爛片。那應該堅持看完,還是當場走人? 一個談了多年的女朋友,且她的身上已經花費了無數的金錢和時間。這時,你發現你與對方性格不合、爭吵不斷,應該選擇立即分手,還是繼續付出? 看似棘手的選擇,@人類觀察所從心理學角度,給出了建議:“那些已經付出、不可收回的成本,比如你的電影票所花費的50塊錢、追女朋友所付出的時間、精力等,被稱為‘沉沒成本’。當我們在作出決策時,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比如,如果這張電影票是免費的,你會花兩個小時去看這部爛片么?你早就知道和女朋友的性格不合,你還會和她戀愛嗎?排除沉沒成本,那么你知道該作出什么樣的選擇了。” 再比如,生活中,人們通常會不自覺產生僥幸心理:打牌時,如果你一直輸,你會認為風水輪流轉,我都輸了這么多把了,這一把總該我贏了吧?拋硬幣正面翻面的幾率各50,當前9次拋硬幣都正面時,第10次拋硬幣正面抄上的概率會有多大呢? 對此,@人類觀察所告訴用戶:“‘賭徒謬誤’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不合邏輯的推理方式,前九次拋出的正面朝上,依然不能改變第十次依然是50的幾率,但卻輕松改變了你的思維。所以始終保持客觀,不要在做判斷的時候陷入賭徒謬誤的陷阱中。” 從“恍然大明白”到“人類觀察所” 在做@人類觀察所之前,團隊在抖音上運營的第一個賬號叫@恍然大明白,主講辦公室“家長里短”,用戶反響并不理想。然而,有兩條主講趣味知識的內容,卻成了觀看量“100萬+”的爆款。這給了團隊莫大啟迪:內容若想做得長久,就得提供豐富的信息增量,讓用戶有所收獲。 于是,團隊選擇以短視頻形式,演繹生活場景背后的心理學知識。團隊特地定做了幾款動物頭套,并將其中一只“柴犬”設定為主角“阿柴”——一個被稀里糊涂、受盡欺負、經常上當受騙的“冤大頭”,通過一個個場景故事,呈現生活中隱含的各種心理學規律,幫助大家在生活中“更好地生存”。 不過,團隊成員并沒有心理學專業。對此,@人類觀察所直言不諱:“我們將自己定位為心理學的開門人,點亮大家對于心理學的興趣。我們不是專業出身,為了避免誤人子弟,只是從理論層面,把知識點講出來,而不去做過多的理論延展。” “缺乏專業背景雖是弱勢,卻不一定是壞事。”@人類觀察所也坦言,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士,有時反而容易講得過于專業,不利于外行人入門;也不利于向最廣泛的大眾進行科普。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心理學家。 或許,正是他們這種深入淺出、貼近生活的表達方式,為用戶營造出身臨其境的親切感,讓心理學不再是象牙塔中,束之高閣的典籍,而是能夠真切指導生活的“實用寶典”。 如果在生活中,你感到“瀕臨崩潰”,不妨也給@人類觀察所發個私信,想必他會成為治愈你的“僚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