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基金:再上3000點對于資本市場中長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今天(2月20日),上證綜指再度強勢上漲,站上3000點。我們認為,本次意義非同尋常。 猶記否?春節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2月3日),A股市場開盤放量深跌,上證綜指直接跌回2700點關口。然而,從2月4日開始,市場就強勢反彈,開啟“八連陽”2月4日以來的13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只有兩個交易日小幅收跌,累計上漲了10.32%,并在今天站上3000點大關。 第一,本次快速沖破3000點,反映了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2月3日之前,隨著疫情蔓延,社會上開始出現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擔憂情緒。 我們在一系列點評中明確指出:中國GDP增速的下滑,是中國向創新驅動經濟增長轉型的必然。疫情只是使2020年上半年GDP略微偏離長期趨勢,疫情影響逐漸消散后,GDP會重回長期趨勢上。而且,GDP增速的下滑并不可怕。近十年來,但傳統產業在經濟中的占比逐漸下降,新興產業占比逐漸提升,創新能力日益增強,科技水平突飛猛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這正是我們所追求、所期待的。這個趨勢還將持續下去,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對經濟的短期下行感到悲觀。 同時,從事后看,相當多的專業投資機構都在2月3日或4日大量抄底A股,帶來了股市的快速上漲。而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上證綜指在不到三周后快速站上3000點,表明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充滿了信心。 第二,本次是科技股引領股市上漲,反映了投資者對中國轉型和科技發展充滿信心。 從2月4日至今天,上證綜指上漲10.32%,滬深300指數上漲12.37%,但創業板指漲幅卻高達21.77%,并且創下2016年12月以來的新高。電子、計算機、傳媒、國防軍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的漲幅都在20%左右,很多子行業的漲幅在30%以上。而這些行業,正是我們2020年1月初、2月3日市場暴跌時,堅定推薦的行業。 疫情發展初期,我們預期會對餐飲、旅游、酒店、交通、商貿、教育、影視劇集制作等行業2020年上半年的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并不悲觀: 首先,我們堅定地認為中國向自主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轉型一定能夠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會催生出大量創新能力強、盈利能力強、業績穩健的企業,為A股走出長期“業績牛”奠定基礎。 其次,2020年是5G大規模商用的第一年。5G投資、5G商用、電子新周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受疫情影響非常小(復工推遲)。疫情只是推遲了供給和需求,不會消滅供給和需求。 再次,遠程辦公、線上教育、遠程醫療、遠程會議系統的集中應用,對服務器、算法、高清視頻、芯片、存儲設備等的需求會大增。疫情還會促進對人工智能、智能家居、自動傳輸、紅外設備、創新藥、游戲、移動支付等的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近期科技股的持續強勢表現,也表明這是市場上大多數專業投資機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轉型方向、科技飛躍發展的趨勢能夠形成共識。 第三,本次上證綜指沖破3000點,體現了管理層對股市的悉心呵護。 2月14日晚,證監會正式發布再融資新規,顯著放寬了創業板、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再融資條件。 我們認為,定增是上市公司補充流動性、實現外延擴張的重要渠道,尤其是那些流動性緊張、研發投入高的科技企業。雖然2013年至2015年,一些上市公司胡亂并購確實形成了大量的商譽,給后來的業績留下了隱患,但不可否認,很多企業正是通過定增、并購整合了行業、打通了產業鏈、做大做強了。 本次管理層大幅放松定增條件、參與條件、退出機制,有助于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再融資市場,有利于科創企業和轉型階段的企業通過定增融資、投入研發、擴張、外延并購,本質上是支持實體經濟。對A股整體構成利好,隨后2月17日,上證綜指大漲2.28%,創業板指大漲3.72%。 我們認為,在再融資政策的支持下,2013-2015年科技股持續上漲的歷史或有望重演。 那么,站上3000點,應該如何看待后市呢? 今天上證綜指只是剛站上3000點,未來還可能有反復。但這并不重要。甚至每當上證綜指跌破3000點,就可以逢低參與。 目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中央放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并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來穩定經濟。展望未來一個月,A股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投資者風險偏好較高,我們預期市場將繼續強勢。除了我們一直看好的科技股外,隨著企業逐漸復工,投資產業鏈的周期股(建材、化工、工程機械等)以及白酒、醫藥、家電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也迎來買點。 長期看,我們認為隨著經濟轉型的成功,A股會迎來“業績慢牛”。我們將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 盡力把握機會,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