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天貓新零售公開課上線半年后,終于揮師北上京城開講。 位于亦莊經濟開發區的榮華云天地劇場,原本只能容納五百位觀眾,7月31日這天涌入了六百多人,多出的一百多人,只好站在過道和后排空地,只為能夠有機會聽到這堂財富公開課。 相比充滿各種正確的TED演講,天貓新零售公開課直指這個時代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財富,確切地說是,如何快速創造財富。不僅僅現場的六百多人,還有中國數千萬的商家們,他們都很好奇,北京站公開課請來的講者背后成功秘訣:
北京是天貓新零售公開課開講的第三站,這也在意料之中。首站選擇杭州毋庸多言,這里既是天貓的大本營,同時也是中國公認的電商之都,而第二站落地上海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是中國人口最多的都市、傳統商業中心。 很長一段時間,相比杭州、上海,北京的商業氛圍要寡淡許多,這是多年政策限制的結果,但是新零售卻始終無法繞開北京。 這里既有北京作為首都的特殊因素,同樣還有2717萬常住人口(官方統計口徑)巨大市場的因素,這是任何有遠見的生意人都不愿錯過的市場。 雖然北京總人口比上海少了近三百萬,但在2017年,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兩地旗鼓相當,均超過11000億元,顯示出北京巨大的消費能力。 在過去數年,人們也能看到北京對商業的態度變化,以盒馬鮮生、蘇寧小店為為代表的電商新物種遍地開花,五環外的便利店也越來越多。 北京在全國商業版圖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經對上海的老大地位形成沖擊。 DT財經在今年四月發布的《2018年中國“新零售之城”發展報告》顯示,在北上深杭四座城市中,北京的新零售指數排行第二,僅次于上海,而綜合支付寶數據和百度搜索指數發現,北京是四座城市中無現金率和對新零售話題熱議度最高的一個。 此外,這份報告還發現,北京是四座城市中打造新零售初創氛圍最好的推動者,初創企業積極性得分遠高過上海。 無獨有偶,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今年六月末發布了全國首份《新零售城市創新指數報告》中,京滬兩地在新零售發展差距也難分伯仲。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依據生產效率、流通效率、服務效率、交易效率、環境效率等五個指標,對國內大城市新零售的發展水平進行了一個排名:上海位居榜首,北京居第二,深圳、杭州位列三四,前四名之中,上海和北京遙遙領先,兩城指數相差只有0.7分,而第四名的廣州和第一名的上海差了近8分。 不過,從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設立的評價指標看,北京和上海的新零售發展可謂各有千秋:
這份報告把上海定性為「全球購物新零售之城」,認為「上海是我國引領國際消費的首選商業重鎮,在當下互聯網技術與商業融合的浪潮之中,上海再次成為首屈一指的商業創新橋頭堡,發揮龍頭作用,引領長三角地區共同打造國際城市群。」
在光華管理學院評估中,北京則是「科技驅動的新零售之城」,相比上海,其優勢在于市民對于新零售的關注度居于全國之最,云計算應用水平遙遙領先全國,老字號數字化轉型踴躍,進口高端商品消費能力均處于全國領先。 《新零售城市創新指數報告》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北京市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提到「零售」和「消費」的次數要多于上海。 北京為何變得如此重視零售和消費? 一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這份報告解釋:「零售作為連接生產與需求的核心點,以數據為核心的新零售升級對經濟的拉動是全方位的,零售效率的提高意味著整個經濟效率的提高,使城市能更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成為真正綠色、智慧和美好之城。」 在最新版的城市規劃中,北京和上海均進一步明確了各自定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北京的定位是四個中心——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而上海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對自身的定位是五個中心——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兩座城市的總體規劃,雖然并沒有直接提及零售,并不意味零售不重要。 參與這份報告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新零售的基礎在于數據,旨在通過技術變革和科技創新,提升城市商業效率,增強城市對人才、資本等的吸引力,從而獲得長期競爭優勢。 從這點看,新零售試圖定義的不僅僅是商業本身,它同時還將影響到一系列制度設計和城市的整體發展,特別是當前大城市已經步入工業化后期階段時,商業在城市經濟未來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更是成為新一輪城市競爭力洗牌的重要變量之一。 誰是中國的新零售之城?京滬之間的較量還只是剛開始。(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波波夫,商業科技專欄作者,關注另一面,微信公號:波波夫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