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三體》所描繪的世界中,作者劉慈欣用"在黑暗中屏息求生"來形容文明之間的關系,無論疫情前的漫長寒冬還是疫情后的短暫狂歡,汽車市場表象下的巨變已然來臨,而每個車企都成為了森林中帶槍的"獵人"。 在上半年中,有人高調炫技,有人暗度陳倉,有人哭訴"挺不過明年",有人已經倒下得悄無聲息,而真正聰明的車企,則早已學會剛柔并濟。 低調與兇猛 從上半年的整體數據來看,上汽大眾6月其零售銷量達14.5萬輛,環(huán)比增長10.27;上半年累計零售量為66.5萬輛,比批發(fā)量多了8.7萬輛。 單從整體銷量數字來看,上汽大眾更多表現出來的是穩(wěn)定,先于市場回暖、零售跑贏大盤,這都是其作為頭部企業(yè)一直以來的實力所在,但如果從其各細分市場的表現來看不難發(fā)現,上汽大眾仍保持著強大的終端號召力和攻擊性。 先從品牌來看,6月,大眾品牌零售128,080輛,環(huán)比增長10.7,繼續(xù)蟬聯單一汽車品牌銷量冠軍;上半年,大眾品牌零售587,660輛,蟬聯單一汽車品牌銷量冠軍。同時,二季度以來,大眾品牌較第二名的領先優(yōu)勢繼續(xù)擴大,大眾品牌向上的攻勢很明顯。 再放大一些來看,上半年,大眾品牌A+級以上車型累計零售372,187輛,在總銷量中的占比提升至63.3,去年同期為57.8;企業(yè)整體在向更高端的細分市場發(fā)起沖擊。 此外,上汽大眾在一些較新的細分市場攻勢也非常凌厲,比如途鎧、途岳主要瞄準的年輕化市場,其中途鎧半年銷售2.5萬輛,同比翻了4.7倍,途岳半年零售6.3萬輛,同比增長四成。 精細布局,高效推進 在轎車、SUV兩大主流板塊,上汽大眾在上半年都有正向進步,完成了整體銷量結構的向上突破。對于車企的長遠發(fā)展來說,這無疑是比整體銷量提升更具含金量的數據。 在MPV領域,上汽大眾也開始了集中發(fā)力。5月底,上汽大眾年內首款重磅新車威然上市。在新產品投放層面,上汽大眾的邏輯不僅與既有產品架構調整一脈相承,也是這一年的汽車市場中所難得一見的創(chuàng)新之舉。 除了MPV領域外,更多的創(chuàng)新即將發(fā)生在下半年,不久后,位于上海安亭的大眾全球首個MEB工廠將正式投產開工,從這里走下的大眾品牌首款MEB平臺新車ID.4也將在不久后上市。此后,多款大眾、奧迪電動產品將交由上汽大眾MEB工廠推向市場。 從一系列動作來看,上汽大眾的2020年可以說是充滿著全新的驚喜。但水滴石穿并非一日之功,上汽大眾之所以能夠利好消息不斷,正是基于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的"慢布局"所成就的。例如,位于上海安亭的研發(fā)中心是大眾集團針對中國和北美市場的核心研發(fā)基地,也是國內合資車企中為數不多的具有全球車型研發(fā)能力的先進基地,為上汽大眾的產品升級從根基上提供營養(yǎng)。 另一方面,為了與未來產品架構升級同步,上汽大眾終端市場的升級同樣有條不紊:上半年,在全國各地的上汽大眾經銷商"7S體驗終端"(在4S店的基礎上,整合Smart智能體驗、Social互動社群及Share共享服務)、"7E智能云端"(訂單中臺、電商中臺、售后中臺、二手車中臺、互動中臺、出行中臺和互聯中臺)繼續(xù)加速推進,通過線上大數據與線下服務能力結合,進一步賦能銷售終端,在未來新零售戰(zhàn)場提前布局。 誠然,整體銷量的排名是所有車企共同追求的關鍵目標,但倘若在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都唯銷量論,無法承擔轉型帶來的短暫波動,那么注定將會陷入一個數據帶來的怪圈。 好在,從上汽大眾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國內頭部車企已經主動跳出傳統(tǒng)游戲規(guī)則,開始結合市場情況制定新規(guī),與市場一同成長,成為真正的"主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