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高考的到來,能否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更多的孩子盡可能地升入大學,上更好的大學,已成為老百姓評價高中學校綜合實力的主要標準。近年來,北大附中的高考表現可謂讓人眼前一亮,博得社會和家長的廣泛關注,其原因在于北大附中在不斷的探索和使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這也是校長王錚一直致力于探索教學新模式的落腳點。王校長表示:“教學體系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教學體系的穩定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越早應用,師生們就越能熟練使用。” 正是秉承著這個落腳點,北大附中一直堅持新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和推廣,使得北大附中在近5年來,高考成績在持續穩步上升。在2017年高考中,北大附中取得大幅度提升——660分以上的人數比2016年提高了40。更大的驚喜,則來自于2018年的高考結果:北大附中高三第一學期期中海淀區聯考,海淀區理科前5(北大清華線)上線人數只有12人,期末則達到20人。一模二模分別是31人和28人,而高考結果為34人,接近半年多前的3倍。文科的數據亦是如此:從第一學期期中的6人,到高考時的21人,提高3倍半之多。這樣的提升速度,不僅令北大附中欣喜,也讓海淀教委驚喜不已。 2019年,北大附中再創佳績,有27個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而在高一入學時,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是海淀區1500名以內的。2020年,北大附中考生在生源結構沒有變化的情況下,700分以上3人,687分以上15人。北大附中在保持學生最大選擇性、高一高二不針對高考課程授課的前提下,高考成績重回海淀區排名前四,超過101中學、北京四中。據悉,北大附中2020年有四十六個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創歷史新高。今年,是北京進入新高考的第二年,與去年相比生源結構無明顯變化,但海淀區前5學生人數相比去年增長30,前20增長11,650以上學生人數增長20.9,達到北大清華強基線學生人數增長93.5,年級平均分增長5分,本科率100。 北大附中在探索信息化教育的道路上,不僅有老師的付出,學生的努力,更有新技術在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北大附中的老師們利用睿易云系統展開網上教學,尤其是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學生居家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和配套練習,同時配合使用在線答疑系統完成在線輔導。學生們一致反映不但不耽誤學習,反而提高了效率。 北大附中自2010年以來,預科部(高三)以“學案”為中心,嘗試構建高三的復習課程體系。2016年,北大附中與睿易教育展開了深度合作,預科部引入睿易云教學系統。按照“以教師教為中心學習轉變成以學生學為中心的學習”原則,依托云平臺的學案課程、檢測課程資源建立起異步學習和基于問題反饋的個性化輔導的課程模式,形成指導課、輔導課、試卷講評課三種課堂形態。睿易云教學系統助力北大附中高三教學,實現了課程內容的優化、教學流程的重構,使異步學習和個別化指導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 睿易教育和北大附中的成功合作,佐證教育信息化全面落地的必要性、必然性。2020年的高考生有三萬七千人是睿易教育的使用者,占高考總人數的千分之三以上,使用人數的不斷增多證明睿易的有效性。也證實了“互聯網+教育”的落實,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通過pad,學生可以通過“云”進入名師名校的課堂中,相對落后地區,也可以享受城市學校相同的課程資源,為推動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創新教育理念,“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個性自主學習,從學生端解決能動性問題,老師根據學習情況因材施教,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據悉,睿易云教學系統已廣泛應用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四川、山東、河南等二十余個省、市,200余所學校,10多萬高中學生。北大附中、華東師大二附中、青島二中、廣州中學、綿陽東辰國際學校等全國性名校已經全校或全年級大規模、常態化、全學科應用睿易云教學系統,并取得顯著效果,真正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因材施教。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課堂融合信息技術教學逐漸成為常態。“互聯網+教育”已是大勢所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為師生互動架起了新的橋梁,為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睿易教育秉教育之初心,將與更多優秀學校聯合,為實現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教育公平不再是口號,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