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戈壁,觀自在”復旦大學EMBA領導力課程是復旦大學 EMBA課程體系中“行聞訪學”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秉承“商道人文,融匯貫通”的教學理念,引發企業家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商道,從人文中汲取智慧。通過“沉浸式體驗”的教學方式,將玄奘西行的理想、堅持與超越精神融入領導力課程教學,從而實現認知轉變、達到知行合一的自在境界。 課程希望學生能夠放下對名利的執念,找到前行的力量,運用智慧和慈悲,以高遠的眼界和更加寬宏的心量,在企業的經營道路上邁出更為堅實的步伐。 這是一場和而不同的修行 在參與課程的群體中,有的已經參加過戈壁挑戰賽,也有的因為“觀自在”課程愛上戈壁,進而報名參加了戈賽。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彼此成全。那么同樣是上戈壁,復旦EMBA“觀自在”領導力課程與戈賽有哪些異同? 復旦大學EMBA項目主任徐喆 對此,連續三年帶隊“行戈壁”的復旦大學EMBA項目主任徐喆作出了解釋: 5月的戈壁熱鬧非凡,第十六屆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剛剛結束。作為戈賽六所首創院校之一,復旦大學EMBA在這個道場上一直以來都堅持著“去趕路,更要去感悟”的理念。 也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為同學們開設了這門非常有特色,也是最炙手可熱的“行戈壁,觀自在”復旦大學EMBA領導力課程。 課程迄今已經是第三個年頭,被同學親切地稱為“觀3”。在215位跟隨課程走上戈壁的學生中,有跑過戈賽后慕名而來的,也有上完課程后再去報名戈賽的。 戈賽,顧名思義是比賽,更多的是院校之間的競爭、交流與合作,也是對于玄奘精神中“理想、行動、堅持、超越“的體驗。而 “觀自在”課程,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 “感悟”上。課程得名“觀自在”,是期望學生能通過課程,學習運用智慧去消除名利、偏執所導致的障礙,最終沉淀下來,從而得到內心的自由。 在這片場域上,在挑戰同學體力的同時,復旦大學EMBA也堅持給學生帶來“商道人文,融匯貫通”的全面教學體驗,通過葛劍雄、包季鳴和鄭琴琴三位大咖教授人文與領導力結合的授課,幫助學生去改變,去突破對個人、企業和世界的認知邊界。 所以,對于同學來說,這是一場互相成全,和而不同的修行。 這是一次深度領悟的學習 在戈壁中,原始的自然環境、大量的體能消耗、密集的任務要求,對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磨礪,往往能帶來超越性的體驗。 “戈賽發展到現在,各院校爭取好的名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是好事。但對于多數學生,應該通過戈賽,更加明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戈1就作為復旦大學代表的葛劍雄教授一邊徒步一邊評價,“為了把復旦EMBA‘觀自在’領導力課程繼續做好,今年我也對授課內容部分做了升級和調整。通過白天的徒步與晚間的課程相結合,相比于只是在課堂中學習,一定會帶來更多的感悟。” 談到復旦大學一直堅持“去趕路,更要去感悟”的理念,葛劍雄教授也作了更深入的解讀: “走路是指人生具體的目標。感悟是人的精神目標,人的生命時間是有限的,可以實現的物質目標總是有限的。但如果我們不斷提高精神目標,相信我們人生的價值作為精神財富,能夠長期存在,能夠長期對社會做貢獻,長期使家人得到安慰,使自己得到滿足,那么一切就會更有意義。” 著名歷史地理學者、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 “復旦大學EMBA的同學都是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但是往往對于自身的認知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希望通過這樣一門沉浸式的體驗課程,讓同學們能夠真實地展現出自我的狀態,通過進修和反思,最終引發改變”。 在談到連續三年課程迭代時,本次課程的總設計師鄭琴琴教授如是說, “觀3課程不同于戈賽,雙主線設計既要同學跑得快,還要追求好的境界。在多目標、多任務的設計中還穿插著沖突和矛盾,充分考驗學生對于領導力的認知和思考。”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鄭琴琴 “觀3”領導力課程由領導特質、領導行為和領導情境三部分組成,從自我狀態認知、賦能團隊創新、價值觀堅守三個維度演繹新時代的企業家領導力。課程除重點增加自我認知模塊外,練習環節和知識點的結合也更為緊密,使得同學們在參與中能更好地去領悟到課程主旨中的“觀自在”。 面對VUCA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有所彷徨,但是要始終堅信自己內心深處的初心,堅守價值觀。這是在所有不確定性當中能夠把握的一個重要的確定,也是企業家精神中十分重要的一項。 未來,經過一個月的沉淀以后,復旦大學EMBA項目學術主任包季鳴教授將結合學生的感悟,為課程作最后的復盤與總結。 這是一段畢生難忘的經歷 一起勇敢地出發,溫暖地到達。去趕路,更要去感悟。讓靈魂跟上腳步。 戈教視角 鏈接同學與戈壁、教授與課程,起著橋梁作用的戈教是課程的一大特色。 今年,課程與復旦戈強強聯手,成立了由30位復旦老戈組成的“行戈壁,觀自在”復旦大學EMBA領導力課程戈教天團。 參與本次課程的9位戈教,是陪伴者、觀察者和共創者,也每個小組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針”。 從左至右:陳月飛、謝如松、董藝、盧厲斌、龔維強、曲新德、閆冬、黃明、孫晉 慢下來、退一步,不一樣的身份,不一樣的視角,戈教分享了他們的感悟。 復旦EMBA 11春1班曲新德: “相比戈壁挑戰賽,觀自在課程把教學和運動體驗合二為一。打個比方,戈賽就像玄奘路過八百里流沙遭遇絕境的時候,而‘觀自在’課程更像他在那爛陀寺時,有身體的修行,更多的是和很多人一起探討。 ‘觀自在’課程有一種‘照鏡子’的魔力。一是以天地為鏡,看清楚人類與個體的渺小。二是以同學為鏡,從每一個同學的身上,照見一些自己曾經有過的認知局限。另外是‘戈教’的身份為鏡,在退后一步的過程中上升半步,從一個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同學們的學習。” 復旦EMBA 13秋1班孫晉: “戈壁來了很多次,戈賽也參加了很多屆,但是,每當看見A隊隊員為了學校的榮譽站在出發線,互相激勵的那一瞬間,還是忍不住會激動流淚。戈賽本身的意義,就是大家的心都在一起。 在陪伴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很多的同學因為平時缺乏鍛煉,身體或多或少出現一些狀況。‘觀自在’課程既是領導力的學習,也是鼓勵同學們參與戈賽的入門級訓練課程。我鼓勵參加過‘觀3’的同學都可以去參與到更大規模、更多院校的戈壁挑戰賽中,從而培養健康的運動習慣。同時戈賽也是拓展事業的窗口。” 同學視角 在參與課程的同學中,有諸如施君、馮湘俐等征戰過戈16的隊員,也有對戈壁一無所知的新人,他們帶著不同的認知來到戈壁,也在戈壁收獲了不同層面的認知轉變、升級與拓展。 復旦EMBA 19臺大班施君: “我是復旦戈16 B隊副隊長,負責隊友一起出發一起到達。整個戈賽下來,沒有時間感悟,所以想趁著這一次課程,再好好感悟一下。 ‘觀自在’課程的特點是將原本熟悉的班級同學打散,隨機重塑。并需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在短短幾天時間將團隊凝聚起來。一個隨機組成的團隊中一定會有短板,而短板才是決定整個團隊最終到達的準繩。我覺得團隊成長就是幫助整個團隊一起發展,讓最短板這個部分融入整個團隊的節奏。” 復旦EMBA 20級3班馮湘俐: “幸福是比較出來的。只有來過戈壁,才能體會到,其實我們比很多人生活得幸福100倍1000倍。所以戈壁一定要來走一走。” 復旦EMBA 19臺大班林慧蓉: “聽同學講戈15、16也曾很心動。但我知道要參加戈賽,是要花很多時間作準備。所以可以先從‘觀自在’課程來挑戰自己一下。 76歲高齡的葛教授在戈壁上健步如飛,晚上還回到大帳為我們授課。正是這種榜樣的力量,一直激勵著我們。 參加‘觀3’不只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另外的收獲是,你的能量超乎想象。不忘初心,一定可以在這里找到你自己。” 生命是體驗的合集,關于戈壁,我們常說“來過,才知道為什么要來”。為什么要來?同學們已經收獲各自答案。 走過茫茫戈壁,照見天地眾生,修得自在心境。第三屆復旦EMBA“觀自在”領導力課程雖然結束了,但思緒仍在發酵,收獲仍在滋長。在趕路與感悟中收獲的那份精神力量將鼓舞著企業家同學在企業經營道路上邁出更為堅實的步伐。以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成就自由而有用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