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重大進步往往與數學相關。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數學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數學本身的抽象性以及邏輯的嚴密性也決定了數學學習的困難程度。隨著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數學學科教學也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東風,聚焦精準、生動、高效,顛覆以往給人“冰冷的數據、繁瑣的計算、抽象的公式”的印象。 ![]() 11月9日,蚌埠市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暨蚌埠一中智慧教學展示周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覆蓋高中九大學科,在蚌埠一中的主會場開展精準教學展示,五河縣、懷遠縣、固鎮縣設立分會場同步觀看直播,參與研討。10日下午,數學學科精準教學研討會如期舉行。 “有圖有真相” 函數的理解單憑公式太過抽象,對函數的學習和研究需要建立在圖像的基礎之上?!吨笖岛瘮档膱D像和性質》一課中,盧志程老師按照指數函數研究的流程和范式,充分發揮智慧課堂相關功能,引領同學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 上課伊始,盧老師對過去所學內容進行了回顧,繼而提出研究函數的一般思路,即做出函數圖像、分析圖象特征、概括函數性質,并按照這個思路循序漸進。盧老師要求同學們畫出函數Y=2x 與Y=3X的圖像,拍照上傳,并投屏展示,在總結兩個函數基本規律的基礎上,提出“圖像相似,那么它們之間的共性是什么?”這一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同學們通過搶答、隨機選答參與互動,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 規律的總結還少不了驗證,盧老師還借助平板實驗工具,在同一個坐標系中通過改變底數的大小,展示不同底數函數圖象的區別,精確、直觀、迅速的將這個變化的動態過程展示給學生,化抽象為具象,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實驗出真知” 圓錐曲線及橢圓定義的內容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一般是作為閱讀材料出現,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傳統教學中的作圖方式,由于線條比較多,關系比較復雜,很難準確的反映出問題的本質。 ![]() 程靜老師帶來的《圓錐曲線章引言及橢圓定義》一課中,通過資源庫豐富的資源引用,介紹研究圓錐曲線的歷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展示歷史上不同的畫圓工具,引出對橢圓的作圖方法探究。 在視頻材料的輔助下,程老師帶領學生觀看光影下小球影子的變化形狀,并通過平板實驗軟件,直觀的展示圓錐曲面的形成情況,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一步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實驗的過程中定義橢圓。 “以問題為導向” 崔莉老師展示的是高三的復習課《利用遞推式求數列的通項公式》,數列是高考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求數列通項公式也是高考中最為常見的題型。 崔老師以問題為導向,根據遞推式求數列通項公式的五種方法分別準備五個例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進行針對性講解。整節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平板展示解題過程,闡述解題思路,其他同學也可以同步觀看解答過程,更有參與感。 ![]() 根據復習內容,崔老師還當堂發布變式習題,學生限時作答。提交之后系統及時分析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這為崔老師的講解提供了科學依據。錯誤率高的題目就精講,準確率高的題就簡略帶過。 精彩的課堂呈現獲得了主會場和分會場各位老師們的高度評價,懷遠一中喬家利老師結合自己的聽課體驗,認為三位老師的智慧課堂讓數學學科教學更具針對性和目的性,“智慧課堂下的多類型、多方位的智能化教學模式,讓學習資源更加豐富、溝通方式更加多元、學情分析更加精確?!?/p> ![]() “要理解數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理解技術”,蚌埠市數學學科教研員陳耀忠對現場教師提出要求,他表示:數學課上,老師要明確這些問題:數學思想在哪兒、如何發現數學問題、教學流程和范式是什么。老師們要研究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將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呈現出來,將數學學科特色融入智慧課堂的深度應用,促進數學學科教學模式的發展與創新,讓數學課堂真正變得“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