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聯合好未來集團前沿科技研發中心、好未來教育研究院發布了《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白皮書》。白皮書圍繞數字經濟社會背景下新時代的教育訴求,深入研究了區塊鏈技術為教育行業帶來的全方位變革和典型場景創新,并結合中外教育領域最鮮活的應用實踐案例進行多維度剖析,詳細展現其背后的技術路徑和應用潛力,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賦值的數字經濟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區塊鏈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有望成為全球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策源地”。如何綜合運用包括區塊鏈在內的各類新技術,重構教育生態、改變學校樣態、創新教學形態,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成為當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務。 白皮書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實現需要在達成普惠性公平的同時,更加關注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需要在共享共建的同時,關注共同治理的主體責任與自治過程中的信任危機;需要在擴大開放、擁抱新技術和新思想的同時,加強科學研究,關注安全問題與風險防控。區塊鏈通過對共識機制、密碼學原理、分布式存儲、時間戳、智能合約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具有透明可信、安全防篡改、多中心、可追溯、自動執行等優勢,能夠更好地解決教育變革中開放與安全、自治與信任的沖突,為構筑“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提供更可信賴的記錄載體。 白皮書認為,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能夠促進八項教育變革,包括教育記錄更加可信、教育生態更為開放、終身學習得到連續記錄、教育數字資源得到更好的版權保護、教育治理更加安全互聯、教育評價更加精準、教育決策更為公平、教師發展更加專業化等,并有望在構建教育信用體系、教師隊伍建設、終身教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等四項現階段主要應用場景中加速落地。 白皮書還以好未來為代表的中外教育科技企業在區塊鏈方面的前沿實踐案例進行了深入研究,展示了好未來未來學跡鏈、沃爾夫(Woolf)區塊鏈大學等多項區塊鏈教育創新產品。作為好未來構建的區塊鏈教育應用技術創新框架,未來學跡鏈可以視為學習者的終身學習經歷檔案,即基于區塊鏈不可篡改、永久保存的特點,確保學習者已認證的學習數據真實可信、終身有效。此外,未來學跡鏈將為除學習檔案外的其他教育相關場景提供底層技術支持,最終成為連接多方的教育價值平臺。 未來學跡鏈生態框架 作為白皮書的聯合研究方,教育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好未來集團充分發揮學術界與產業界雙方優勢,將產業界的區塊鏈實踐經驗與高校智庫的教育改革研究深度融合,使成果兼具創新性與可行性。雙方表示,白皮書致力于為更多“區塊鏈+教育”示范應用的落地提供指導幫助,希望能夠吸引更多教育界、科技界同仁加入并形成跨學科創新研究團隊,為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規模化落地帶來更多有益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