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針對將海南島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其中在多個地方提到“區塊鏈”相關政策,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中強調“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貿易等為重點發展信息產業。” 2020年以來,各地紛紛推出相關的區塊鏈政策。重慶市渝中區出臺《關于印發重慶市區塊鏈數字經濟產業園發展促進辦法試行》的通知;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于4月27日編制了《湖南省區塊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于5月底公布了《海南省關于加快區塊鏈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貴州則印發了關于加快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意見;昆明出臺文件,計劃引進不少于300名區塊鏈等重點產業高層次緊缺急需人才;江蘇省批準蘇州市相城區成為江蘇省首個區塊鏈產業發展集聚區。 隨著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效果逐步顯現,全國大多數省市都對區塊鏈都抱有強烈期待,政策支持已是普遍操作。可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就技術本身而言,區塊鏈技術難以單獨發揮價值,需要與其他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從產業角度而言,應將區塊鏈與當地產業充分結合,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產業質效,使其真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區塊鏈技術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相較于已趨于飽和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區塊鏈、大數據中心、5G、人工智能、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很大。其中,基于區塊鏈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潛力可期。一方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需要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基礎設施支撐;另一方面,由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強化了產權保護、優化了社會治理、完善了政府職能,反過來也為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造了更有利的環境。 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可為大數據技術提供數據確權,為5G技術提供數據保護,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數據分析,為云計算技術提供可靠數據來源,為物聯網技術提供去中心化運維。區塊鏈技術與上述信息技術的融合,能夠保證數據的可信度,克服性能瓶頸,降低運營成本,有望推動智慧城市、數字社會、資產上鏈等領域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助力構建新型能源供用體系 當前,能源互聯網正在推動著能源行業的鏈式變革。能源互聯網可實現能量與信息的高效傳遞,但當前能源行業的價值鏈并沒有完全打通,各個環節之間的交易還存在廣泛的摩擦。顯現出信息傳輸及處理能力不足、信任危機、交易響應速度滯后于市場需求、多能源互動受阻等問題。未來能源互聯網交易模式趨勢之一將是“扁平化”和“去中心化”。此時,以“去中心化”和“信任機制”為主要特征的區塊鏈技術則與能源互聯網不謀而合。 區塊鏈技術可服務于能源資產的生產開發,因為無論對于能源資產的資產證券化,還是對于綠色能源的碳資產開發,都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資產登記、溯源、流轉,既可以大幅提升效率,又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能源消費端,電動汽車的充放電、分布式能源的就近交易也可以通過區塊鏈底層技術來開發相關應用。此外,區塊鏈技術在儲能、需求側相應、LNG方面的探索應用的進展也較為樂觀。 以區塊鏈技術助力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與以往技術相比,區塊鏈的核心特點是“自治”和“可信”,這也是區塊鏈的核心競爭優勢。“自治”是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即不需要中心節點,是真正意義上的點對點網絡;“可信”是指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信息不被篡改。基于這兩點,區塊鏈技術具備推動高新技術發展的可能性,可將其作為高新技術發展的突破口。 未來,以區塊鏈技術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可從以下方面著力。一是明確高新技術領域的主攻方向,在關鍵技術領域加強對性能、隱私、安全等維度的技術研究,加大對核心技術研究的投入力度,為攻破核心技術難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二是加強區塊鏈基礎理論研究,加快推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拓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領域,加強區塊鏈與其他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形成推動高新技術發展的合力。三是深化該領域的技術人才培養機制,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合作。四是強化區塊鏈技術發展的監管政策支持引導,優化行業發展環境。 天津大學-好撲科技區塊鏈實驗室作為區塊鏈技術研發機構,未來將把區塊鏈技術作為高新技術發展的突破口,努力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在技術、理論、人才、制度等層面為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助力。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尤其是有助于解決當前各領域面臨的信息安全、效率不高、成本高昂等問題。從當前來看,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已成為主要趨勢,掌握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有利于占領高新技術制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