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再經歷最后一年劍要出鞘了,面臨最后的沖刺,學生們不敢怠慢,家長更心急如焚。 那么作為一名準高三家長您需要做什么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高三呢? 高三生的5個心理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激情期 8月至11月是孩子準備高考過程的“激情期”,這時孩子的表現為積極、勤奮,努力,投入,充滿信心。 在這一時期,家長要做的工作就是保障后勤供給,不要多說話。 第二階段:疲勞煩躁期 12月至明年1月是孩子準備高考的“疲勞煩躁期”,孩子表現為:身心疲憊,情緒低落,心情煩躁。 在這一時期,家長要做的工作是營造輕松愉悅的環境,改善孩子的情緒,不要因生活小事與孩子發生爭吵,以免影響孩子的情緒,不要著急,相信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很快會調整好的。 第三階段:否定懷疑期 明年的3月份,隨著二輪復習的到來,有些同學成績有較大提高,他們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但是也有不少同學經過幾番努力,排名依然沒有進步,或者說自己的排名沒有達到預期,他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不敢肯定自己今年還能否考得上大學,腦海里一片茫然。 這時,孩子最需要家長給予切實的鼓勵,自己努力,排名沒有進步不代表自己的成績沒有進步,因為別人也在努力,別人沒有坐在那兒等著你,實際上是大家都在進步,排名不進步不代表考不上大學。 第四階段:不自信放棄期 明年的4月份,隨著三輪復習的開始,一部分孩子因為對自己自信不足,產生了放棄的想法。 這些孩子之所以產生放棄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只跟自己周圍的同學比,只跟同年級的同學比,其實他們忘了他們應該比的是全省的學生,應該更多地看到自己的優勢。 第五階段:恐懼焦慮期 到了明年5月份,隨著高考的臨近,所有的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產生恐懼心理和焦慮心理。 這時家長千萬不要用“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么,明年再考”之類的話語去安慰孩子,因為這樣的話只能使孩子更加緊張,可以找較為專業的人給孩子一些建議,要不然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學校給孩子做工作。 調整心態 控制情緒 家長應努力營造一個溫馨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不要刻意制造一個一切為了學生的高考緊張沉悶壓抑的氛圍,少談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 家長之間要和諧,減少矛盾,“高考無戰爭”;“看透不說透”———一種心照不宣的溝通和提醒;不過度關愛。 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平常心、平靜心、理解心、愛撫心、激勵心、信任心;高考快樂,快樂高考;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復習方式、尊重學生的應對策略,只要學生是對的就可以。 家長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安慰學生應對各種煩惱,如:記憶力下降;水平不升反降;考場緊張;壓力和焦慮等。 降低期望 接受現實 家長要降低期望值,寧愿低些也不要太高,壓力寧愿小些也不要過大。過高的期望會造成家長心態的失衡,會給學生施加不當壓力。 怒其不爭,可能會造成學生的退縮逃避;責怪埋怨,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心理逆反;高分要求,可能會使學生望而生畏;學習施壓,可能會使學生無所適從。 學習哥特別提醒家長,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學生現實表現和現有能力,合理施教:變怒其不爭為激勵促進;變責怪埋怨為冷靜勸導;變高分要求為適當指標;變學習施壓為放松調節。 鼓舞士氣 積極暗示 積極的暗示,特別是這種暗示來自親人、朋友或老師,幾乎肯定會對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產生良好的作用,但是來自親人的暗示,常常會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 所以,不要輕易地給孩子下定義。當孩子確實在某一階段,某些方面做的不夠出色或遭遇挫折時,家長不妨說:“我相信你下次會做的更好”“你一直是最棒的”等。 任何考試,都需要考生有一個必勝的信心,高三年級的孩子們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鼓勵,有進步的孩子,要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偶有失誤的孩子,鼓勵他們找到失誤的原因和避免再失誤的方法,要給孩子一個可望而且可及的目標,不要總拿高考狀元作比較,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親戚朋友的孩子作比較。 做好后勤 適度關心 高考備考是一場持久戰,身體是很重要的,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好后勤工作,保證學生早上來校之前吃上豐盛的早餐。有條件的話中午可以安排地方讓學生午休一個小時,這對孩子很重要。 學生迎接考試,家長做好后勤保證,這是每位家長都必須具有的服務意識。但關心太過。 從學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長的關心未必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學生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來好心相問:“復習得怎樣了?”學生剛進入連續思考狀態,媽媽端來一杯熱湯:“先喝了再復習”,此時,學生不得不切斷思路。學生坐在書桌旁專心學習,家長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 另有一些家長,臨到考試時就怕學生吃不好,影響了考試,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結果大魚大肉,使學生生理失調,學習精力不濟,甚至影響了身體健康。 更有一些家長,從廣告上東查西找,給學生買營養品、補腦液一類,希望創造以吃促學的奇跡。從曾經這樣“吃”的同學反映的效果上看,往往是白花錢,不頂事。 因此,家長的心理關心要細致,物質關心要科學。平時住校的學生,考試期間仍應住校。家長平時不常到學校看學生,考前和考試期間也沒有必要伴在學生身邊。 高三這年,無論對學生還是家長都是一種考驗。無論結局如何,至少這一年一家人為同一個目標攜手共進,微笑拼搏。這段經歷將留存在記憶中,成為一家人最珍貴的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