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根據《國務院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國發〔2016〕56號)精神,為營造激勵奮發向上的公平環境,促進各類社會群眾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創造社會財富,共享發展紅利,帶動居民增收,結合我全國實際情況,于2018年8月批準成立全國職業人才就業培訓技術指導委員會。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3月21日的中國出版發行科學研究所。1989年8月更名為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2010年9月17日,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復同意更名為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研究院在承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委托的大量科研項目的同時,還承擔著國家社科基金、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科技部等部委的國家級項目,及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委托項目。為政府的宏觀決策和企事業的戰略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委員會工作方向及職責、總體要求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以脫貧激勵導向,分類指導,分群體施策,激發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經濟增長和居民增收互促共進,使我們幫扶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確保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現行標準下幫扶的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1、認真落實城鄉貧困居民就業幫扶實施細則,加強對靈活就業、小微創業和就業扶持,托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和殘疾人。 2、健全“服務、培訓、維權”三位一體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機制,落實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各項扶持政策,設立一批優秀的勞務輸出的職業中介機構和勞務派遣企業和所直屬信息服務中心。 3、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有效開展就業技能、崗位技能提升及創業培訓,為技能勞動者的職業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結合項目推介、開業指導、跟蹤服務等開展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創業成功率。繼續和北京市人社局、河北省人社局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專項就業活動,并將此模式推向全國各地,為各類求職者搭建供需對接平臺。 5、推進京津冀人力資源市場協同發展,加快建立勞務對接、就業協作機制,暢通人力資源合理配置信息交流渠道,著力構建準確、高效、全方位的京津冀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逐步實現就業服務、失業保險、職業培訓信息共享。 6、加強企校合作,在企業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 7、實施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和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的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落實補貼政策,加強培訓監管,提高培訓質量,形成完善的農村勞動力培訓機制。 8、加強在崗職工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特別是產業轉型升級和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富余勞動力的再培訓,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9、建立就業幫扶一戶一卡制度,完善跟蹤,可持續性服務。 10、考察一批專業理財機構,充份發展個人理財行業,引導資產管理、融資、代理等中介服務組織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居民資產增值。規范發展民間金融,引導民間資金直接投資。 11、加強企業上市輔導和培訓,積極引導和推動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增加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的股權收益。 12、建立用人單位特別是小微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機制,對幫扶就業人員提供法律援助。 成立深化就業幫扶工程制度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顧問團隊的組織領導和統籌,把落實分配政策、增加城鄉居民就業幫扶為重要任務,研究建立對各項政策措施和試點方案的評估評價機制,實施專項和綜合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聘用考核的依據,督導其推動各項工作開展。并研究制定落實政策措施的具體方案。加強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激發重點群體活力、鼓勵增收致富的良好社會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