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正式印發實施,為海南省五年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規劃出詳細“設計圖”和“路線圖”,明確了錨定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世界領先目標、堅持改革創新等一系列戰略定位。作為全國海岸海島旅游度假綜合體,海南省三亞蜈支洲島積極響應,全力打造“海南樣板”! (蜈支洲島航拍全景) 十年磨一劍,三亞蜈支洲島建成海南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2010年,蜈支洲島應邀海南大學海洋學院王愛民教授,通過科研數據分析與監測總結,獲批1000畝海洋牧場建設海域,開始實施海洋牧場建設工程;2011年,蜈支洲島旅游區投放第一批人工魚礁200個,投放20萬尾紅鰭笛鯛、紫紅笛鯛魚苗到海洋牧場的人工魚礁區,用于補充和恢復周邊海域的魚類資源,并專門成立了管理人工魚礁的海洋部,定期維護和監測海底牧場;2016年9月,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海南大學、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聯合啟動了“三亞蜈支洲島萬畝熱帶海洋牧場”工程,并先后投放1400余水泥型人工魚礁、21艘船型礁,以此來持續推進海洋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十年努力終獲認可,2019年12月27日,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成為海南第一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實現了海南零的突破。 (蜈支洲島投放的“退役”漁船礁) 保護海洋筑夢深藍,三亞蜈支洲島被授予首批“三亞市無廢旅游景區”榮譽稱號。 2019年,三亞進入全國首批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成為海南省唯一入選城市。作為首批“無廢旅游景區”創建試點單位,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多措并舉,通過實行禁伐樹木、禁止捕撈、全島禁煙、控流限流、推行掃碼檢票、使用易降解的環保紙杯、引進智能環保垃圾桶、成立“文明旅游糾察隊”、攜手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組織志愿者凈灘和海洋科普宣傳等一系列措施來提升景區生態環境。次年,蜈支洲島景區成立海洋部,主要承擔景區海洋垃圾清理、海洋環境監控、海洋牧場維護和海底珊瑚移植等方面工作,并與潛水部共同承擔起海洋環境監控的任務,以此保護珊瑚能夠健康生長。2021年6月16日,蜈支洲島旅游區被授予首批“三亞市無廢旅游景區”榮譽稱號,在推進“無廢”行動全員化、“無廢”理念融入生活過程中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著眼未來發展,踐行生態保護理念,三亞蜈支洲島將始終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斷提升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力打造“海南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