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上旬,為期近4個月的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首都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文物保護技術承辦的“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落下帷幕。展覽“一經面世”便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該展覽集結了全國10個省市、23家文博單位的50余件(套)展品,全面展示了我國館藏文物科學認知、保護修復、工藝復原、預防性保護的最新成果,通過“實物展示+圖文版面+互動科技”的手段展示了我國文物保護技術的發展及專業成果,不僅讓一些重要文物再現于世,也讓觀眾全面、立體、多維地感受到文保科技的力量,展現出文物保護的中國理念與中國實踐! 展覽現場 別出心裁的展覽構思 “萬年永寶”展一共分為“萬年”“慧眼”“巧手”“芳華”“永寶”五個單元,第一單元“萬年”從伯椃虘簋及其“子子孫孫永寶”銘文出發點明展覽主題,系統梳理了我國文物保護的發展歷程;第二單元“慧眼”,暗喻文保科技是探索文物奧秘的慧眼,通過對文物科學的認知追述文物背后的文化內涵與歷史信息,生動鮮活地還原歷史原貌;第三單元“巧手”一方面指文物制作工匠的巧妙工藝,另一方面又指文保專家、文物修復專家“化腐朽為神奇”的修復工藝;第四單元“芳華”從文物內涵、精神價值出發探究傳統工藝、古代科技及智慧,復原相對完整的古代技術體系,使傳統工藝綻放新芳華;第五單元“永寶”展示了當今文物保護的新理念,基于預防性保護的主要目標,對大環境、小環境、微環境等進行各類等閑的綜合防治。 觀眾觀展現場 展覽以文物展示為重點,結合輔助展品、多媒體手段展示手段對我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文物保護發展歷程及文保理念、手段進行展示,“從科學認知、保護修復、工藝復原,再到預防性保護,呈現文物保護的全鏈條”構思精巧、內容別出心裁。 精美絕倫的文物展品 “萬年永寶”展的文物展品不止是一件物品,它不僅承載了重要的歷史信息,還凝聚著一代代考古學家、文物保護專家、文物修復專家的智慧與心血,考古學家通過科學的調查、發掘工作讓文物重見天日,文保專家、修復專家利用文保技術與修復手段讓文物歷史信息重現,散發歷史的光芒。 李倕復原冠飾及服裝佩飾 李倕冠飾及服飾配飾由大量不同材質的零散小件構成,出土時材質保存狀況極差且層位復雜,對其分別整體提取至實驗室進行清理并逐層提取,其復雜的結構得以完整揭示并復原。 彩繪綠面跪射俑頭 馬俑表面原本施有明艷的彩繪,其彩繪底層的主要成分為生漆,制作工藝及對環境變化的劇烈反應導致其出土時迅速卷曲起翹而脫落,極難保存。新材料的研發結合特定的加固技術,得以使這些彩繪陶俑以本色示人。 漆床 成都商業街船棺墓葬群出土了迄今為止體量最大的船棺以及數百件精美的漆器,為古蜀文明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實物資料。此漆床出土時共45 個構件,其中部分構件被盜擾,飽水糟朽,結構脆弱。經過清洗消毒、加固脫水、干燥定形等技術處理,使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結構最復雜的漆床得以復原。 黃江綢繡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龍袍 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宏大、體系完整、保存較好的一處大型皇家陵園。1909 年,慈禧歸葬定東陵,黃江綢繡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龍袍是慈禧入殮所著最外層服飾。針對該龍袍的保存狀況和病害特點,在修復過程中采用背襯加固,即選用與待修復文物風格相近的現代織物作為背襯材料,襯于破損部位下方,采用相應針法將文物與背襯縫合,最大程度恢復其形制。 甘肅張家川縣馬家塬戰國墓地M16-2號車 自2006年開始,甘肅馬家塬戰國墓地出土了大量車輿,為中國古代車輛的發展、演變的研究及復原和復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基于田野考古發掘、實物解剖、文物保護、全面信息提取、科技檢測分析、模擬數字復原、傳統工藝研究和復原復制、展示利用相結合的理念,充分挖掘中國古代車輛所蘊含的文化、歷史、科技和藝術價值,建立古代車輛復原和復制的完整工藝體系。 炫酷十足的精良裝備 隨著文保事業和文保理念的變化,我國的文物保護已從“搶救性”保護發展到“預防性”保護,對文物進行預防性保護離不開對環境的綜合管理和文保裝備的助力。近年來,博物館事業迅猛發展,文博裝備在市場上的需求也逐漸擴大,由此催生了一批批優秀的文博裝備企業,它們為展覽提供優質精良的文博裝備、為文物安全保駕護航。“萬年永寶”展作為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在展出文物時用了很多精良的文博裝備,其中一批重要的裝備來自森羅股份。 森羅股份成立于2001年,2008年正式進入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在多年文物保護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高密封環境下氣調保護技術(Controlled Atmosphere technology of High Sealed environment),簡稱“CATHSE技術”。該技術用高密封的圍護結構將文物與外部環境隔離,形成文物儲藏小微環境,用以阻隔大氣中灰塵、溫度、濕度、有害生物、污染氣體和光照對文物的影響,將環境對文物損害降到最低;再通過對環境內氣體調控,創造出恒濕、潔凈、穩定、低氧的儲存環境,實現文物預防性保護。因其技術過程全自動進行無需人工干預,因此也被稱為“文物智能低氧氣調保護技術”。 在“萬年永寶”展中,森羅股份“CATHSE技術”再次亮相,其所研制的“高氣密恒濕潔凈展示工作室”采用“高濕可控、穩定潔凈、逐步降濕”方法對明代彩繪棺槨脫水干燥處理,精準控制工作室內濕度穩定度,歷時3年,工作室內的濕度由95平穩降至80,日較差<3RH,彩繪棺槨脫水效果好,為其展示提供了有效環境。除此之外,森羅股份還設計了2臺“節能型高氣密恒濕潔凈展柜”,用于“內蒙古伊和淖爾古墓群M3出土北魏皮衣”(展柜2.7xW2.0xH0.9m)、“福建南宋黃昇墓紫褐色羅印金彩繪花邊單衣”(展柜L2.2xW1.4xH0.9m)的穩定、恒濕、潔凈展示,使其在低氧環境下避免高濕條件中霉菌的滋生和繁殖,展柜換氣率均amp;le;0.02/d,優于國家標準25倍以上,且無需供電便可實現展柜內穩定、恒濕、潔凈展示。 與此同時,森羅股份研制的“恒濕儲藏柜”“恒濕展柜”和“殺蟲消毒設備”等精良設備也成功應用于考古發掘、博物館展覽、文物儲存、圖書保護儲存等眾多領域,先后為故宮博物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青海省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四川省圖書館等眾多機構服務,為其提供專精特新的文保裝備,助推文保事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