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宿豫區豫新街道東方花園小區的七旬老人李玉平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接到家庭醫生趙勇的電話,接受飲食、護理等方面的健康指導,還定期在家等候趙勇上門為自己及老伴體檢;市洋河新區李官莊村的李步星從高處墜落致脾臟破裂,在家庭醫生的幫助下實現雙向轉診,及時在洋河人民醫院預約專家進行手術,得到了更好治療……如今,越來越多的宿遷人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庭醫生,在破解看病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系”以來,全國多個省市和地區積極試點,廣泛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宿遷也于2015年展開試點,并于今年把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截至今年6月,宿遷共成立940個健康管理團隊、5000余名醫師為簽約居民提供簽約服務。一個功能齊全的群眾家庭就醫服務網絡、一支護佑群眾健康的“軍團”已然建成。 資料圖 讓簽約服務惠及更多群眾 “我已經參加了醫保,也交了錢,為什么還要簽約家庭醫生?”去年7月,面對上門來宣傳家庭醫生簽約政策的豫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趙勇團隊,69歲的社區居民李昌文一臉不悅地說。面對質疑,趙勇沒有氣餒,一次不行,就多上門幾次。“我們帶著儀器現場給他體檢,并告訴他簽約家庭醫生的好處。”憑借豐富的醫學經驗,再結合李昌文的生活習慣,趙勇給他提出了很多指導性意見。最終,李昌文轉變了思想,和趙勇簽下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簽約服務究竟有沒有讓群眾滿意呢?當記者問起李昌文時,他慶幸地說:“這個簽約服務對我們這些老人來說非常劃算,趙醫生的承諾也都做到了,我的健康有了實實在在的保障。”今年,李昌文主動續簽了服務。 “簽約只是開始,最重要的是做好隨訪服務,做到簽而有約,兌現對老百姓的承諾,讓他們享受到更為便捷、貼心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趙勇說,盡管工作量增加了,但成就感日益攀升,同時讓緊張的醫患關系有所緩解,病人和醫生彼此間的信任度也增加了。 為了化解群眾疑慮,提高群眾認識,我市各地集中開展了主題宣傳、健康講座、集中簽約等活動,講政策、談好處、話服務,增強了群眾主動簽約意愿,提高了簽約率,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惠及更多群眾。 今年5月,宿遷組織開展了“家庭醫生:我承諾我服務”主題系列活動。泗洪縣、宿豫區、宿城區部分鄉鎮(街道)為家庭醫生統一配備專用服裝;宿城區通過開展家庭醫生“服務之星”評選,宣傳典型事跡,促進簽約服務工作開展;市洋河新區建立家庭醫生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及時推送相關信息。 始終堅持以居民獲得感和滿意度提升為導向,近年來,我市以提升簽約服務質量為抓手,補短板、促平衡、強措施,全面加快和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全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質量有了顯著提升。 資料圖 網格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 “醫生給我量了血壓、測了血糖、聽了心臟,仔細詢問了身體狀況、吃藥和飲食情況,又叮囑了一些注意事項。”說起前幾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來村里服務的情形,市洋河新區卓碼村村民時訓騰一個勁地說“真是好”。 原來,66歲的時訓騰長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陳舊性肺結核、高脂血癥等疾病,妻子張紹梅也被冠心病、高脂血癥等疾病困擾。“去年我們簽了糖尿病服務包,因為我們是低收入農戶,政府還包了這筆簽約的錢。過去這一年,家庭醫生給我們的幫助太大了。”時訓騰感慨道。 可以說,時訓騰夫婦的看病經歷,凸顯了家庭醫生存在的必要。面對老齡化、慢性病高發等諸多挑戰,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已難以充分滿足群眾需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面對群眾期盼、上級要求,基層如何接招? 宿遷的做法是,實施家庭醫生簽約網格化管理,為群眾做好貼身服務。 根據轄區內服務人口及村醫服務能力,基本上以每千人口為一個服務網格。網格長與簽約居民約定服務日期,由家庭醫生團隊對簽約居民集中開展服務。對于簽約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家庭醫生團隊定期開展健康教育指導、隨訪監測;對于簽約的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家庭醫生團隊每月訪視不少于1次。 一個電話,就有醫生上門診斷,還能享受“私人訂制”的健康服務……在宿遷,家庭醫生已逐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居民家庭,提供健康咨詢、用藥指導、預約診療、轉介轉診等一系列基本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服務。 多樣化服務優化惠民質效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從“上醫院”轉向“看醫生”,家庭醫生就像一個“健康衛士”,零距離地幫助居民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不生病或少生病,這種服務方式促進了基層服務模式與大醫院服務模式的有效銜接。 “一個孕產婦服務包標價是239元,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自付50元,一般人群自付70元,除了享受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外,還有彩超、唐氏綜合征篩查、胎心監測等項目。如果不簽約的話,做這些檢查得要600多元。”宿城區蔡集鎮醫院婦產科醫師王俠算了一筆賬。 孕產婦服務包僅僅是宿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眾多套餐中的一種。 遵循“針對性強、群眾認可度高、基層能承擔、基本與個性化兼顧”的原則,宿遷提供了基礎包、個性包及特約包三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套餐。其中,基礎包是免費包,面向所有人群,主要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性包是收費包,主要面向兒童、孕產婦、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腦卒中患者、慢阻肺患者六類重點人群,為簽約居民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經費提供支持;特約包主要面向腫瘤終末期患者及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由醫療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及群眾需求設計一對一個性化服務,為自費包。 在科學制定家庭醫生服務套餐的同時,我市還逐步建立鄉、村兩級簽約服務陣地。年初便全面啟動了家庭醫生工作室(站)建設,在鄉鎮(街道)設置家庭醫生工作室,用于簽約服務培訓考核、經驗交流等;在村居衛生機構設置家庭醫生工作站,用于日常簽約及上級醫師下基層的辦公地點。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市已完成126家村居衛生機構提質工程,40個鄉鎮衛計中心、193個村居衛生機構成立了家庭醫生工作室(站)。 小病不出村居,大病有人來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落地、落實,打通了基層衛生服務的關鍵環節,使家庭醫生成了宿遷群眾信賴的“健康守門人”。(速新聞特別報道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