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人們出行只能靠雙腿,走個一年半載才能到一個地方;后來有了馬車,但是依然一路顛簸慢行,也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再后來,人們發明了越來越多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摩托車、轎車、火車、高鐵到飛機,人們出行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出行的效率也越來越高。 在咱們國內,近幾年鐵路網絡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想到一個地方也越來越方便了。所以現在人們出行經常會選擇高鐵出行,因為飛機可能會遇到天氣愿意而導致航班停飛或誤點,而高鐵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小,而且準點率非常高,速度也非常快,所以人們現在也常常選擇高鐵出行了。 我們選擇鐵路出行的時候,很多人會通過網絡購買好車票以后,然后直接就去乘車就可以了,非常方便。所以在我們一般的認知范圍里,一般我們要去什么地方,目的地的站點名通常是以該地方命名的,人們通常根據這個來購票的。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出現,站點所以地并不是站點名稱的地方。比如之前的武夷山東站,這樣的站名我們都會認為這個站點就位于武夷山了,但事實上這個站并不是在武夷山的,而是在南平市的建陽區,這里距離武夷山竟然還有好幾十公里的路程,不少人下車以后才發現被“坑”了,自己下車的地方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地,于是這個武夷東站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吐槽。 別以為這樣的站點就這一個,繼這個被瘋狂吐槽的武夷東站以后,又有一個命名不合理的高鐵出現了,這個高鐵站位于福建,名叫泉州南站。顧名思義泉州南站,游客買票的時候肯定是奔著泉州去的了,但是這個仍然在建的泉州南站實際上并不在泉州,而是在隔壁的晉江市。而且還不是晉江的市區,它位于晉江市區有一段距離的鎮區里頭,這個泉州南站距離泉州市區整整30多公里的路程。如果乘客目的地是泉州的話,那他在晉江下車的時候一定會是徹底懵圈了,這哪里是泉州啊?這應該要叫晉江站吧,從這要去泉州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呢! 其實最開始規劃的時候,的確是有規劃了一個晉江南站,但是后來改變了設計方案,這個晉江的站點被取消了,又把泉州南站移到原來這個晉江南站這里來了,但是名字卻沒有用晉江南站,而是繼續用泉州南站的名字,這樣的命名的確不合理,會給旅客造成不少混亂和誤解,而且還會帶來諸多的不便。 這樣不合理的站點命名,以后肯定也會遭受到很多網友的吐槽的,對于這個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