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醫療發展、保障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成為“十四五”以來重點方向,互聯網醫療企業陸續通過登錄資本市場來加速自身發展。據港交所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4月19日,綜合醫療服務平臺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圓心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更新后的招股書。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圓心科技總收入分別為23.52億元、36.29億元和59.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8.9。 根據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三大業務支柱增長迅速,盈利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營收56.15億元,占2021年總營收的94.6;供給端賦能服務和創新醫療健康服務兩大業務板塊增長迅速,營收分別為0.47億元和2.76億元,占2021年總營收的0.8和4.6,同比增長分別為1143.2和211.9。 圖片來自圓心科技招股書 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圓心科技在中國30個省以“圓心藥房”為品牌開設264家藥房,其中236家距離醫院1公里以內,覆蓋三甲醫院總數達327家,幫助患者能夠方便地獲得處方藥和專業醫療服務,以此作為院內治療的補充。單個藥房平均配備約兩名專業藥師,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約1倍(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 供給端賦能服務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圓心科技已與包括超過130家三甲醫院在內的360多家醫院合作開發以移動應用App、微信小程序或公眾號形式運作的線上醫療服務平臺,以提供線上預約、線上問診、智能轉診等線上醫院服務。幫助醫院實現智能化及優化運營,協助醫院積極管理、協調及追蹤患者的整個治療及康復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受近年來疫情帶來的限流接觸影響,線上問診等服務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并獲得了爆發式增長,互聯網醫院需求同比激增1000多。據介紹,圓心科技負責建設和運營的上海同濟醫院互聯網醫院,在疫情期間三月的處方量是之前上線三個月的9倍。截止3月底 上海市同濟醫院互聯網醫院上線4個月,互聯網醫院注冊量超45000?,三月的復診成功率達到95。為了讓更多患者可以線上復診,同濟醫院將陸續開通全部科室, 據報道,2022年3月,圓心科技旗下圓心醫療科技上線了“圓心醫互”全病程管理解決方案,目前該解決方案已應用于北京朝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齊魯醫院青島院區等多家醫院的部分科室或聯盟。通過“圓心醫互”的新版全病程管理發布,可更有效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計劃外的再返院、減少病患費用支出,使病人獲得有計劃且無縫式的照護。 據行業專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然改變了患者的態度和期望,他們正在積極使用新的數字工具和渠道。互聯網診療方式將進一步發展,醫療服務機構應當利用這一趨勢加強投入,拓展工具與平臺,增強醫患交流和診療。只有相關各方需要更深入地參與診療過程,方能滿足患者的各種期望。 不容忽視的是,為減輕患者的醫療開支負擔及提高患者支付能力,圓心科技創立了創新保險技術平臺“圓心惠保”,并專注于四種保險產品:為新特藥設計的創新保險產品、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惠民保”)、帶病險以及藥品福利保險。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圓心惠保為約110家保險公司及七家再保險公司提供服務,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40余款新特藥保險產品,在超過90個城市推出惠民保,并通過平臺分銷合計24項健康險產品,管理保單數量超2500萬份。 據業內人士了解,圓心科技將重點推進旗下三大業務版塊的協同合力,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全周期醫療健康服務,通過共同致力實現同一目標,即創建一個協同的醫療平臺,來提升服務能力改善患者體驗,以經營過程中積累的數據和技術能力提供更貼心和創新的患者服務,也賦能合作伙伴,拓展業務范圍,三個版塊協同發力,形成良性循環。 業內專家表示,相比圓心科技于2021年10月首次向港交所主板遞交的上市申請,本次更新后的招股書增加了2021年末4個月的財務數據,更加完整地呈現了圓心科技2019年-2021年的業務運營情況,其第一業務板塊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的穩步增長,與第二業務板塊供給端賦能服務、第三業務板塊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的業務閉環、聯動及增長也有望進一步提高圓心科技整體營收水平和業務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