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一路直飛1200公里,去給災區百姓提供手機信號;無人救生艇隨時出動,讓救援人員無須下水就能救起落水人員;黑科技軟件在67分鐘內生成二維正射圖,為指揮部精準指引救援路線,實現超高效率……以上,不一而足,都是7月份河南防汛救災中頗具科幻感、卻真實發生的場景。 在2021年夏天的特殊語境中,黑科技已經一個個付諸于河南救援案例的實踐中,與各種社會力量一起,為“眾志成城”添加更多釋義。 42家聯盟成員和伙伴奔赴河南 從7月20日災害發生開始,大疆應急救援聯盟便開始積極響應救援保障需求。7月26日下午,接到指揮部的需求,趕往衛輝市淹水嚴重的中心城區、應用無人機繪制“作戰力量部署圖”,以幫助指揮部分析災情。正常需要8小時才能采集完的8平方公里重點災區的二維、三維數據,這次聯盟成員僅用了45分鐘,就把一份高清二維正射圖呈交給指揮部。到了第二天清晨,聯盟成員又把原本需要幾天完成的、具備高程信息和立體視覺的三維模型交付到了指揮部。 參照該圖,指揮部可以直觀進行災前災后對比、測算受災情況,并以此為依據,開始向不同區域精準調配救援力量,高效幫助群眾安全轉移。這是大疆應急救援聯盟進入河南多日后,憑借超強的無人機技術設備,所完成的又一項重大救援支撐工作。 指揮部研究二維正射圖紙? 尉氏縣正射對比圖 伴隨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無人機技術裝備憑借起飛便捷、反應迅速、數據精準等優勢,成為各地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標配。今年5月7日,偵察無人機更被正式納入中央應急物資儲備品種。 作為國內無人機應急救援領域的一支新興力量,大疆應急救援聯盟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便主動與有關部門聯系,開始組織聯盟成員、生態合作伙伴等共42家機構,從河南、江蘇、浙江、廣東等地調集隊伍和設備,星夜兼程趕往河南各個災區。 這是該聯盟自2020年9月份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多地聯合跨區域救援行動。一場大考,在焦灼的災情中迅速開始。 按照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后來公布的數據,該省中北部地區自7月20日大暴雨引發的災情,讓全省150個縣市、區、1663個鄉鎮共計1453.16萬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此情勢下,摸清災情、實施單點救援、協助群眾轉移和安置,一直是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 7月22日,大疆應急救援聯盟接到通知,河南中北部的鶴壁市盤石頭水庫和淇縣共產主義渠上游水庫,即將開始泄洪。此外,與共產主義渠流向一致的衛河也有決口的可能。這意味著,下游的淇縣黃莊村、良相村近2000名原本就被洪水圍困的村民,可能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收到指示后,大疆應急救援聯盟成員單位廣西大雄鷹、鄭州飛米、神州數碼組成的無人機救援團隊,立即兵分兩路,一路負責無人機實時監測水位上漲情況,并隨時預警救援人員撤離,另一路則起飛無人機,拍攝二維正射圖,以此測算受災面積,并通過無人機高空喊話,指引當地群眾轉移,搜尋未能及時撤離的村民。 這一行動一直持續多日。直到7月26日,救援團隊還通過無人機拍攝的畫面,在當地村莊的河流中尋獲一名不慎落水的村民,并聯系救援沖鋒舟,成功施救。 據參與救援的無人機飛手郭威回憶,7月23日當天,團隊成員們一直在無人機變焦和熱成像模式之間不斷切換,全力搜尋未撤離的村民。當時全力以赴、渾然不覺,事后才覺得后怕。郭威表示:“因為救援人員撤離半小時后,衛河果然決口了。如果我們再停留久一些,可能就出不去了。” 救援之夜,無人機點亮共產主義渠 但大疆應急救援聯盟的科技救援行動,并沒有因為衛河的決口而停止,而是換一種方式繼續進行。7月23日當天,衛河共產主義渠交匯河段決口,并一度達到百余米寬。如果無法及時封堵,衛河流域將會有更多的“黃莊村”和“良相村”受到威脅。因此,晝夜不停的搶險勢在必行。 入夜后,大疆合作伙伴廣州成至等單位操控著搭載了超大功率探照燈的無人機如期而至,為參加搶先的武警戰士提供空中照明。這一場景也通過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出圈爆紅、廣為人知。 大疆應急救援聯盟負責人介紹,由于災情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因此類似的無人機照明,在鄭州阜外醫院、衛輝新醫一附院病患轉移、衛輝市救援艇搜救等場景中均有應用,較好地解決了災區斷電、傳統電力設備短時間內無法修復的問題。 按照這位負責人的觀點,通過參與河南救災,大疆應急救援聯盟體驗到一種雙向促進的過程,負責人還表示:“在實戰中,我們充分認識到無人機在應急救援中的實效,同時也在災情的催化下,對無人機的救援功能進行了優化和延伸。” 關于災情的這種反向催化,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大疆應急救援聯盟在前述衛輝中心城區的救援。衛輝是河南省轄縣級市,位于鄭州東北方向約100公里處。受降雨、地形和水庫泄洪的疊加影響,衛輝成為全省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了解,該市當時面臨著“一場涉及50萬人的緊急撤離”。 梳理時間線可知,大疆應急救援聯盟在衛輝展開救援的準確時間,是7月26日下午三點半左右。其時,應急、消防、武警等救援單位以及各地的民間救援力量,已在當地救援多日。大疆應急救援聯盟的任務,是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中,借助無人機飛行航拍、制作二維正射圖與三維模型,最終生成指揮部急需的“作戰力量部署圖”。 無人機隊伍作業進行搜救 無人機隊伍作業進行搜救 按照常規作業流程,至少需要8個小時才能完成8平方公里重點災區的原數據采集,繼而開始建模。但在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中,聯盟成員們深知沒有什么比時間更寶貴。因此,技術負責人涂懷宇當機立斷,優先制作二維圖,盡快讓前方指揮部掌握災情全貌。同時,大疆智圖團隊完成了有史以來,開發時間最短的插件,十余人臨危受命,不到1小時,新插件開發完畢、投入運行,解決前線二維、三維兩類模型的需求。 一場廣東和河南的隔空協作迅即展開,聯盟成員們負責在衛輝市區緊盯無人機采集的畫面和數據,同時,遠在深圳總部的大疆智圖團隊,以幫助無人機一次性獲取全部所需的視角畫面。 于是,便出現前方指揮部負責人驚訝的反應,這是真正以無人機的技術保障,實現救援過程中的“按圖索驥”。 無人機作業2000余架次 數據顯示,大疆應急救援聯盟在本次河南救援行動中,完成49處大型作業點保障任務,共開展無人機偵查測繪2000余架次,有效巡航路徑3106公里,作業面積110平方公里,提供空中照明160小時,建模面積55平方公里,制作全景圖、正射影像圖、三維圖1460張,災后防疫消殺103萬平方米。 大疆應急救援聯盟負責人介紹,本次救災行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了大疆總部。目前,大疆的行業無人機團隊正在開發偵察、搜救、建模和全景圖等應用課程,計劃為各地的消防隊伍和民間救援機構提供培訓,以實戰中得來的“星星之火”,點燃更多更廣泛的救援力量。 他表示,參與河南防汛救災的經歷,讓新生的大疆應急救援聯盟更加強大。下一步,大疆和大疆應急救援聯盟將針對各種救援場景中的應用需求,進一步優化和打磨產品,以在未來的風雨中繼續闡釋“科技向善”的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