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零售、無界零售等新觀點的提出,電商在逐步蠶食市場的同時,線上流量也逐步邁入了一個瓶頸期。而相比于電商平臺,線下的實體店卻依舊是一篇流量洼地。據悉,全家、百聯、家樂福、沃爾瑪甚至不少新型無人零售業態都在通過各類實體消費場景進行向線上消費力的轉化,而這也側面說明了實體店巨大的流量價值。那么,線下實體店是如何為線上賦能的呢? 一、吸引周邊流量 想要通過線下向線上導流,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增強實體店對周邊流量的吸引,只有擁有足夠的線下流量,才能將實體店打造成向線上導流的入口。而為了獲取客流量,除了依靠傳統的營銷外,更要注重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以去年12月份萬達對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的改造為例,經過改造的萬達廣場不但有時尚的倫敦街區,還有懷舊的老上海石庫門建筑,各種主題街區營造了購物環境的情景化,不僅增加了消費者在商場購物漫步時的舒適感,更是讓文化創意滲透到各個角落。 當然,也有的實體店選擇在購物中心或者社區場景中廣推無人零售的設備。其目的自然不是為了增加銷售額,而是通過各種各樣互動的游戲、活動、發小樣、發贈品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的興趣,最終將各個碎片化的流量引入到實體門店中。 碎片化流量看似不起眼,但在如今這個碎片化的時代,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才是最有效的成功之路。以邦馬特的智能零售設備為例,無論是智能售貨機還是智能櫥窗,都能夠走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場景中去。無論是商場、辦公室樓梯拐角、還是小區樓下,都是智能零售設備能夠投放的地方,而這也在無形中擴大了實體店的輻射范圍。 在智能零售設備投放完成后,店主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售賣虛擬商品。除了網游點卡、手機充值卡、軟件注冊碼可以在這上面售賣之外,店主在門店里出售的實體商品也能夠通過售賣虛擬的提貨碼方式在智能售貨機上進行交易。提貨碼可以是一串數字,也可以是一個二維碼,消費者憑借從售貨機里獲得的虛擬提貨碼前往門店去兌換,收銀員憑借提貨碼進行結算,這就有效地提升了消費者購物的效率和體驗。 這種售貨機連接門店的消費方式看似平凡無奇,卻在邦馬特開發的手機商城——BangMartOS營銷管理系統的加持下獲得了“靈魂”。通過這套系統,商家可以輕松打通售貨機與實體店的聯系,極大范圍地延伸消費場景。而手機商城里諸多好玩有趣的營銷活動也會使用戶獲得相應的購物卡或代金券,這就更容易勾起消費者的興趣,從而引導他們去周邊實體店消費,這就能夠做出了更多的突破。邦馬特CEO黃陽表示,“通過這種方式完全擴大了售貨機的本身經營,所以這又是一種全新的玩法。” 二、線下導流線上 當實體店收獲了足夠的客流,便可以進行下一步——實體店客流的線上轉化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選擇的向線上導流的方式則是對各種消費場景的極盡應用。在前不久騰訊與家樂福合作的首家智慧門店“Le Marche”中,顧客就可以通過綁定微信信息、進行“人臉識別付款”、“小程序掃碼購”、“IP互動引流”等進行消費。甚至門店內的部分商品通過掃碼,還能夠在顧客的手機上直接關聯到相關購物網頁。顧客在購買過后覺得商品不錯,想接著購買的,下一次購物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在網上進行。 另外,由于一些實體門店和其他消費場景配置了邦馬特的智能櫥窗設備,其自帶的觸摸屏上各種輕松有趣的互動游戲和抽獎活動也能夠吸引大批的消費者主動參與,這不僅拓寬了原有的銷售品類、增加了銷售額,更重要的是鼓勵了許多線下顧客自發向線上轉化。再加上邦馬特智能櫥窗支持與020外送訂單打通,門店顧客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通過購買記錄線上下單。這就相當于將部分到店客人,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引流到線上。 實體店看似千篇一律,但卻有著到店客人忠誠度高、獲客成本低、復購率高的優點,而這正是電商一直渴求的。而以邦馬特為代表的智能零售設備的不斷推廣普及,則可以將實體店的消費者群體向線上導流,并幫助實體零售業者輕松升級,為傳統的零售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