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蚌埠市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暨蚌埠二中智慧學科展示周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為期一周,覆蓋高中年級九大學科,三大課型(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全面展現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新型教學與教研模式。 2019年年底,蚌埠市啟動智慧學校建設項目,通過“智慧學校達標”與“因材施教提升”兩大工程推進基礎教育領域深度改革。此次教研展示活動不僅是蚌埠市智慧學校建設成效的試金石,也是推廣普及智慧教育應用的關鍵點。蚌埠二中20余位一線優秀教師分享智慧教學模式在學校的落地經驗,提供實踐案例,來自蚌埠市六區三縣1000余位學科教師現場觀摩并參與研討。 理論探究?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 活動第一天開展的是物理學科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高中物理教學更注重通過實驗手段以及可視化技術,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準確地分析物體運動的特征及規律。 結合物理學科特點,近年來,蚌埠二中深化智慧課堂、大數據精準教學與反饋系統的應用,在信息化教學改革實踐中探索建立了物理學科的智慧教學基本模式:“7+7+7流程”,通過教師教的7個環節、學生學的7個環節和7個技術支持環節,共同組成課前、課中、課后完整課堂教學過程,老師們在此流程下課結合知識特點以及課型特點進行靈活變動。 物理學科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觀摩+研討,落地物理學科智慧教學要點 觀摩課上,蚌埠二中展示了3節基于大數據的精準課堂公開課,通過信息化手段和智慧教學平臺的運用,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形成物理觀念,學習從物理學視角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與相互關系。 在《磁感應強度》一課中,張友鋒老師將平板與自己的教學融為一體,創設了高效互動并且個性化的課堂教學環境,知識講解結束后,通過課堂練習及時檢測學生掌握情況,調整教學節奏,真正落實智慧課堂“以學定教、智慧發展”的核心理念。 韓偉麗與曹豆豆老師就《力的合成與分解》進行同課異構,兩位老師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研讀,精心設計教學。韓偉麗老師利用智慧課堂實物展臺,帶領學生實驗探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直觀查看實驗數據,高效得出“平行四邊形定則”。過程中,韓老師還充分利用系統資源,在增加課堂容量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 曹豆豆老師從生活中常見的“拔老將”游戲入手,創設真實情景,激發學生興趣,進入新課學習;在探究分力和合力的定量關系的實驗過程中,讓同學們將力的圖示以及實驗結果拍照上傳,并當堂點評、反饋,學生課堂參與度很高。 研討環節,市教科所物理教研員宋勇從育人理念、課程設計、課堂教學等多方面深度剖析、點評了三節智慧課堂,并帶領參會教師一起研討物理學科中的教學痛點,解讀了在物理學科中落實智慧教學的要點和方法。 “利用智慧教育平臺進行物理實驗探究,很多時候能夠達到傳統實驗手段無法完成的目標。各校老師要熟悉產品功能優勢,在日常教學中與自己的學科進行深度融合,從而實現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與評價,提高課堂效率。”宋勇表示。 精彩的課堂呈現,精準的研討交流,獲得了現場教師們的高度評價,也為此次全市九大學科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研討會開了好頭,做了表率。 10月20日,化學、生物、數學三大學科教學研討會精彩繼續,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