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融合,薪火傳承。作為全球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巴黎奧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的盛會,更是一個全球特色文化交流的瑰麗舞臺。為向全球展現中國嶺南非遺技藝新活力,廣州輕工集團屬下企業廣州市工藝美術總公司(下稱“廣州工美”)聯袂巴黎奧運會器材供應商雙魚體育集團開啟了一場嶺南工藝美術與國球乒乓的跨界融合——用鏤空雕刻技法,創作了一組名為“國球之上·中國運動故事”的雕刻鏤空乒乓球,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致敬友好團結的奧運精神。
這組工藝雕刻鏤空巴黎球系列一套五款,分別以秦漢壯士角抵、盛唐馬球競逐、北宋藤球蹴鞠、南宋錢塘弄潮、新中國乒乓為雕刻內容。深度挖掘體育藝術文化,以獨特的方式呈現中國的運動史詩文化。小球之上,中華民族的運動史詩、中國體育的夢想與拼搏、新中國乒乓的巔峰與榮耀精妙融合,將中國的運動故事娓娓道來,彰顯了奧運精神與中國體育文化的交匯之美。
廣州工美一直致力于傳承和發展嶺南文化,也在傳承的道路上不斷創新,讓非遺技藝綻放出新的光彩。此次工藝雕刻鏤空乒乓球由廣州工美創作,通過結合南派牙雕鬼工球鏤空卓花技藝、龍船畫舫局部構圖和微雕等技藝,共同實現乒乓球之上的精雕細刻。 乒乓球區別于自帶硬度和韌性的雞蛋殼、骨頭和牙齒等,其材質柔軟輕滑且有回彈力,平均厚度僅為0.2-0.3mm,在上面鏤雕上有著較大的難度,此前也從未有過乒乓球上微雕的嘗試。 一個乒乓球通過各種技法打造成為藝術品的過程,是開創性的。 兩位牙雕匠人經過9個月時間的試驗修改、技術創新,反復試驗超300余次,雕廢超過1000只乒乓球,才最終得到了30個完整作品。在只有頭發絲厚度的乒乓球表面上展現傳統技藝與科技材質的結合,也是鏤雕工藝的巨大突破。
巴黎奧運會期間,30枚來之不易的鏤空雕刻乒乓球以文化藝術的形式揚帆出海,作為獨特禮贈,贈送給國際乒聯主席佩特拉·索林、本屆奧運會乒乓球年齡最大參賽選手倪夏蓮、國際乒聯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劉詩雯等體育界人士、全球運動精英,傳遞中國工藝和體育精神,為奧運添彩,讓中國非遺技藝在世界閃光。當非遺技藝遇上奧運精神,小球流轉,傳遞中華文化的自信與底蘊。
國際乒聯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劉詩雯 一屆奧運會,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一場文化盛會。“體育+文化”的深度融合,將釋放出巨大的綜合效應。這次廣州工美與雙魚體育的合作是非遺技藝與國球乒乓的碰撞與交流,以小球之輕盈詮釋非遺技藝之厚重,在南粵大地孕育獨特的“文化藝術之球”,閃耀“藝術之都”巴黎,通過“小球·大作”向世界傳達中華文化的魅力和當代活力,推動中國文化出海,傳播中國智慧和美學。 不論是傳承非遺技藝,還是在奧運場上披荊斬棘,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未來,廣州工美將以“嶺南印象·工美精品”為品牌定位,以“嶺南文化禮品引領者”為愿景,主張“嶺南非遺·匠心好禮”,傳承延續千年的非遺技藝,持續宣傳以三雕一彩一繡為代表的嶺南優秀文化,更好地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推動嶺南文化在世界各地出新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