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中建七局承建的昆山震川橋項目正式建成通車。這座蘇州市內河最高橋梁,如兩朵并蒂蓮綻放在婁江水面,作為昆山“五區一線”規劃中的重要環節,助力昆山“城市客廳”建設和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 昆山震川橋項目所在的申張線青陽港段航道,全長7.6公里,為國家和江蘇省干線航道網規劃中“二縱“連申線的蘇南段,是蘇南地區重要的通江航道。項目作為申張線青陽港段航道整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江蘇省重大交通水運項目,也是蘇州市及昆山市的重點工程,路線上跨青陽港,全長931米,其中,橋梁全長507米,主橋長230米,以“昆山三寶”之一并蒂蓮為設計靈感,兩個張開的圓拱橋塔如兩朵含苞待放的并蒂蓮。 號角吹響,砥礪奮進保履約 工程伊始,項目部領導積極對接業主,落實項目部駐地,從項目中標到人員入住,僅用了不到9天時間,吹響“集結號”,為項目打出“開門紅”。 2022年7月11日首戰告捷,項目出動人員100余人,500噸浮吊船1艏、破碎機4臺、運輸設備30余臺,歷經20天圓滿完成震川橋老橋拆除工程。 2023年4月21日,歷經16個小時的連續奮戰,昆山震川橋項目4主承臺最后一次混凝土澆筑順利完成,拉開了主橋下塔柱、鋼結構全面施工的序幕。 2023年8月1日下午,隨著首個鋼箱梁構件被吊起,穩穩的落在鋼支撐平臺之上,項目鋼結構箱梁首吊順利完成,標志著昆山震川橋項目進入主橋上部結構主體施快車道。 2024年1月11日,隨著鋼箱梁GL15節段平穩就位,申張線青陽港航道整治工程公路橋SG5標震川橋項目鋼結構主橋順利合龍,橋梁工程全線貫通,標志著項目建設進入大干快上新階段。 2024年4月11日,歷經30多個小時、兩次豎向轉體施工,經過數百名建設者的不懈努力,昆山震川橋項目大、小鋼拱塔豎向轉體施工全部順利完成,多家媒體爭相報道,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同時也以98.5的高分拿下了昆山交通局季度履約考核為優的好成績。 2024年6月5日,伴隨著最后一根成品索張拉結束,昆山震川橋項目斜拉索施工全部完成,形成完整的受力體系,至此,昆山震川橋項目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全部完成。 項目團隊的克難奮進也得到了多方認可,在建階段多次被昆山交通局、質監站通報表揚,并于2022年度、2023年度連續兩年榮獲江蘇省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建設省級“示范工地”稱號,省、市各級交通、港航等相關部門領導多次到現場觀摩。 科技建造破解技術難題 身為蘇州市橋梁界的“明星工程”,震川橋在蘇州市橋梁建設中首次采用鋼拱塔豎向轉體施工工藝,是目前江蘇省同類鋼結構斜拉橋鋼塔轉體重量之最。面對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可借鑒案例少、安全風險大的局面,項目團隊綜合考慮通航影響、焊接質量控制、施工方便等因素,最終形成嚴謹周密、切實可行的豎向轉體專項施工方案。 通過“下部結構樁基圍堰筑島+承臺鋼板樁支護+主墩定型鋼模施工”,項目成功完成總方量超4100方的主承臺澆筑,為主橋的建成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水陸分批運輸、水面浮吊與滑移滑道交替,項目完成累計50余個鋼結構節段吊裝,精準到位、分毫不差,掃除豎向轉體最后的障礙。 轉體過程中,項目采用“智能+人工”數據實時采集系統,并建立震川橋施工數字孿生平臺,結合BIM模型,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實現橋塔轉體施工實時檢測,實現鋼塔姿態誤差控制在毫米之間。 以攻克項目施工技術重難點為契機,項目創建創新工作室,不斷深挖技術創新潛力,并將科技成果及時應用到實踐當中,累計申報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9篇,發表論文2篇,完成省級工法2項,國家級QC成果2項,省級QC成果2項,昆山市BIM技術綜合應用示范項目一等獎,中建七局第十屆BIM技術應用大賽三等獎,目前正在開展非對稱鋼拱塔斜拉橋橋塔豎向轉體等相關科研課題研究。 匠心鑄魂,合力打造幸福橋 震川橋位于昆山交通要道,施工進度與人民生活幸福感息息相關。在建設過程中,項目領導班子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強化責任擔當,帶領項目團隊一路攻堅克難,行動見效、品質履約。發揮“黨員責任區”、“青年突擊隊”的帶頭攻堅作用,榮獲公司2023年度優秀黨員責任區、青年文明號。與昆山開發區紀工委、監察工委開展超英廉潔文化聯創共建活動,打造風清氣正、優質陽光工程。積極承辦昆山市2023年“黨旗紅·匠心藍”交通工程勞動和技能競賽系列活動,獲得團隊一等獎兩項、個人二等獎四項、個人三等獎一項,1名員工榮獲昆山市青年崗位能手。 項目工會積極組織送溫暖、送清涼、送健康、農民工夜校、職工書屋“進項目”等活動,積極打造“職工小家”,不斷增強員工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把工會的“暖實力”轉化為工程建設的“軟實力”,榮獲2022-2023年度中國建筑工人先鋒號榮譽、2023年度公司模范職工小家稱號等。 風雨無阻“建”通途,匠心筑夢赴未來。震川橋項目團隊將繼續以拓展幸福空間為使命,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未來,助力青陽港航道向千噸級提升,加快構建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和江蘇省干線航道網,完善太倉港集疏運體系和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通昆山“入江達海”的內河集裝箱運輸通道,為建設交通強省貢獻更大力量。王奇林、王李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