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生產是智能制造的決勝點。疫情沖擊下能夠快速完成產線切換,或者快速調整戰略的企業,大多擁有先進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其背后都蘊藏了一個可以稱之為“柔性生產”的能力。潮水褪去便知誰在裸泳,或許是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情地洗刷了一批缺乏危機應對能力的制造企業,存活下來的玩家才能更加清楚地看到“柔性化”帶來的賦能魅力。 柔性制造 柔性制造是以消費者為導向,以“需”定“產”為方式的生產模式。相較于采用人海戰術來進行大批量、單一化生產的傳統制造,柔性制造則更強調對于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柔性化制造在某種程度上,雖然能夠快速應對市場變更風向,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卻對企業的生產線和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證自動化生產效率的同時,又具備延展性,能夠響應產品的適時調整。 因此,對于長期以來依靠廉價勞動力為紅利、自動化程度不高的企業而言,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平衡需求與生產效率之間的矛盾,更高效地提升自動化、數字化水平,從而實現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 3D設計,為產品多元化注入活力 柔性生產的一大重要途徑是大數據。因為企業可以通過大量的數據采集、分析,更快地找準市場,讓消費者介入生產、服務過程。設計作為產品的始端環節,在整個產品全生命周期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設計數據是一切產品數據的基礎,對工藝技術和生產制造有著重要影響。模塊化、標準化設計,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很好平衡用戶需求與生產效率之間的矛盾,幫助企業提質增效。但是由于戰略理念的偏差、設計工具的不適合、研發技術的滯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從而導致了很多問題,如設計與工藝制造脫節、設計數據的低重用性等問題。 而3D軟件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某制造企業的工程師分享道:“以往企業設計部所使用的CAD設計工具和方法并不適合,導致設計、工藝、制造等環節是割裂的。設計時間僅占整個研發周期的30,而70的時間卻用于調整和修正。” “但自從使用了浩辰3D設計軟件,我們將已有的多格式2D、3D設計數據全部重新利用起來,建立了模塊化、標準化產品數據庫,用于已有產品的工藝制造和新產品的設計借鑒,為產品多元化設計注入活力。同時,浩辰3D的結構仿真分析、逆向工程、動畫和運動仿真等模塊,更是將設計與工藝制造緊密銜接。” 2D+3D數據互通,構建柔性制造基礎 柔性生產能夠及時響應內部或外部的變化,擁有快速、低成本地切換生產品種的能力,且能夠精準調整產能,使之和市場需求一致,避免產能不足或產能過剩。這對企業數字化設計能力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對企業優化生產線和供應鏈的需求,3D軟件同樣也能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與某些單一的繪圖表現類軟件不同,浩辰3D是更偏向于設計工藝相契合的工業軟件,其所建立的3D模型數據是可以用于工藝仿真模擬和實際的數控生產,這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整合了碎片化的數據信息,優化了信息傳遞流程,提升了生產效率。 浩辰3D產生的2D/3D設計數據除了用于設計工藝的繪制與表達外,還能輸出各種專業化數據表單,如零件明細表、工藝物料清單等用于工藝拆單、生產下料排單以及供應鏈運營。此外,浩辰3D支持與主流的PLM/PDM系統的集成,讓3D數據應用于產品全生命周期,這為企業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柔性制造提供了良好數據基礎。 眼下新基建概念正火,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性被一提再提,市場需求越來越瞬息莫測。在全球疫情戰役仍未結束的當下,中國制造企業想要轉危為安,巧抓機遇,除了借助高新技術和智能化工業軟件來構建數字化平臺外,還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市場,以企業的制造能力和柔性程度為基礎,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和優化,從而不斷推進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量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