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一詞出于古老的《易經》"三才之道",即孔子及孔門弟子的《易傳》講:"《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人才,泛指各行各業中的領軍人物。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當前聚焦人才工作,能助推高質量發展。 人才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性戰略投資,做人才工作必須把握規律性,提高主動性,增強創造性。要著力改進政策環境、簡化引才程序、優化引才流程、提升引才環境,支持鼓勵用人主體積極引進各類人才。逐步構建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的工作機制,做大人才“蓄水池”,做強人才高地。從全局角度出發,積極發揮人才的第一資源作用,建立創新人才成長跟蹤聯系機制,持續創新人才服務模式,共建共享創新資源,在實際工作中用好人才,建好人才隊伍。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巢。人才招引不是“一錘子買賣”,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環境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人才有其自身流動規律,總在不斷尋求與人才環境、發展空間的優化匹配。環境直接決定著人才的去留。人才環境包含硬環境、軟環境兩個方面。既要完善硬環境,加快載體平臺建設,為人才干事創業提供舞臺、拓展空間;也要精塑軟環境,優化人才細節服務,切實解決人才后顧之憂,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濃厚氛圍。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堅持以優惠的政策、貼心的服務、靈活的制度,為優秀人才施展才干、實現價值搭臺子、鋪路子、出點子。要探索建立人才容錯機制,對創新創業過程中因不可預知風險和先行先試等因素造成的失誤、失敗,予以寬容和免責,為人才放手創業“松腿解綁”。要不斷拓寬人才入學、就醫、買房專供等綠色通道,做好人才服務“后半篇文章”,切實解決人才后顧之憂,讓各類人才找到身心歸屬,安心安身安業。(閑人) |